养身 | 道地药材(5)——《清宫医案》与“道地药材”

养身 | 道地药材(5)——《清宫医案》与“道地药材”

《清宫医案研究》(简称《医案》,下同)被誉为八十年代值得载入中国医药学史册的重大成果,序者和研究者的共识就在于《医案》是前所未闻的详实记录,时间跨越268年,上至帝后,下至宫女及当差的医疗保健档案尽收眼底,名医荟粹名药云集,是继承发掘的一大宝库,是临床验证和新药开发的源泉。这方面的研究和论述已有不少,本文拟就《医案》中有关道地药材的内容和地位作一初步分析,目的在于继承中药学的精华,并使之发扬光大。

耿序云:“御药房备药极为考究,既求道地更重质量。”具体作法不外乎征收、采购和进贡三个途径。关于药商采购,《历代职官表》称:“内药房所需药材,按例给价,令药商赴部领银采办,以生药交进,院官详验,择其佳者,送药房备贮。”真是把治病之药材当作特殊商品来对待,确保其质量。古今中外的宫庭医疗保健史的共同特点之一就是雇最好的医生,用最好的药,这不仅有帝王权力的保证,更有“太医难当”、“一效难求”的压力,在此种特定条件下记录下来的病证和疗效是十分可贵的,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药学价值,讲究道地,既不是“迷信”,也不是“故弄玄虚”。如御药房1730年“请旨以好沉香代伽南香”,说明内庭医药工作者是何等小心谨慎,一丝不苟。

养身 | 道地药材(5)——《清宫医案》与“道地药材”

一、处方用名体限定产地或产区

1.川药:川贝母、川萆薢、川独活、川杜仲、川附片、川桂枝、川厚朴(川朴)、川黄柏、川黄连(川连)、川椒、川军(酒军、川大黄)、川楝子、川姜黄、川秦茏、川石斛、川牛膝、川芎、川续断、川郁金。

2.浙药:杭菊花(杭白菊、杭甘菊)、杭白芍(东白芍)、於术(于潜术、冬术、白术、真野於术、真於术、天生术)、浙贝母。

3.怀药:怀牛膝、怀山药(淮山药)。

4.南北:北沙参、辽沙参、潞党参(上党参)、北五味、南沙参、南前胡、南桔梗、南薄荷(苏薄荷)、南红花、南山楂、嶄艾、祁艾、茅术(茅苍术)、建泽泻、建米曲、保宁半夏曲、抚芎、宣木瓜、汉防己、霍(山)石斛。

5.东西:东山楂、西防风、秦当归。

6.广云:广木香、广陈皮、广化皮、新会白、新会络、广皮络、广橘红、化橘红、毛橘红、云茯苓(神)、云苓、云连(云黄连)。

7.其它:高丽参、西洋参、藏红花。

二、限定性状要求

1.形:原枝金钗石斛(金石斛、钗石斛)、肥知母、肥玉竹、片姜黄。

2.色:黄防风、新当归、黄郁金。

3.气:香白芷、油当归(挥发油含量高)、紫油桂、紫厚朴。

4.味:苦桔梗、甜桔梗、溏瓜萎、淡苁蓉。

5.质:粉丹皮、粉葛根、粉甘草。

上述丰富多彩的处方用名,多不见于同时代的本草文献,药材分为川、广、云、浙、南、北、西、怀的格局已初见端倪,尤其是川药味数众多.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三、大胆使用草药(道地药材)

金线重楼、金鸡纳、透骨草、水红花子、青风藤、松萝茶、梭罗子、锦灯笼、城头菊、鲜白菊根、冬虫夏草、鸡血藤膏、大桑虫等。太医们为了追求疗效,在“无方(药)可用”的山穷水尽时,也不得不求助于民间草药,其中冬虫夏草、鸡血藤膏都是来自偏远高寒山区,而今已成为常用中药,说明从草药到屮药的历程中,疗效是至关重要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8

标签:药材   鸡血藤   道地   姜黄   牛膝   厚朴   石斛   白芍   药商   橘红   养身   桔梗   清宫   当归   草药   药房   疗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