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心 |《曾文正公嘉言钞》中梁启超序言中的曾国藩

养心 |《曾文正公嘉言钞》中梁启超序言中的曾国藩

曾国藩(1811-1872)中国近代史上的“立功”、“立德”、“立言”的重要人物,在当时乃至后世都产生重大的影响。几乎被后人称为“神人”。

读曾国藩、学曾国藩,曾是、现在仍然是很多人感兴趣的一件事。但,读、学,都是直接去看曾国藩的文章、书信、奏折、日记等等。产生的印象往往是“神人”一个。这些,只是曾国藩去做的方式方法,而忽略了曾国藩何以成为“曾国藩”、何以去这样做、何以有这样做的力量、这样做的力量的来源。

养心 |《曾文正公嘉言钞》中梁启超序言中的曾国藩

想要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阅读梁启超在辑成《曾文正公嘉言钞》中,写就的序言。

“文正固非有超群绝伦之天才,在并时诸贤杰中称最钝拙。”——曾国藩绝不是天才。而且可称“钝拙”,这不是梁先生为写文章而言,而是曾国藩的真实情况。

“其所遭值事会,亦终身在拂逆之中。”——终生都是在“拂逆”中,没有幸运、机遇、贵人、后台、出身等等的帮忙。

“然乃立德、立功、立言三并不朽,所成就震古烁今而莫与京者。”——但是他仍然成就了当世,乃至至今无人能匹敌、震古烁今的“三德”。

“其一生德利在立志自拔于流俗。而困而知,而勉而行,历百千艰阻而不挫屈。”——他成就的原因,完全是依靠他自己不同于俗流、不混同于俗流、不屈服于俗流。以螳臂当车的气魄和勇力,“自拔”——靠自己,而成为“曾国藩”。他是一个觉者,不是不知不同于流俗的后果,“而困而知,而勉而行”,语出《中庸》,遇困,就思考解决办法;遇难,就奋力而上。以香象渡河之精神,历百千艰阻而不挫屈。这,才成就了曾国藩。绝不是靠“聪明”而达到的。

“不求近效,铢积寸累。受之以虚,将之以勤,植之以刚,贞之以恒,师之以成,勇猛精进,艰苦卓绝。”——这就是曾国藩成为曾国藩的方法论。

“如斯而已,如斯而已”——梁先生用了重复语言。这是他的感叹!这是他对世事的清醒!这是他对世人的警醒!这是他对世人、对我们的警示——看看我们现在的世界,“不求近效”简直就是“误人子弟”——怎么可能阻止任何人去暴富。

梁先生接着写到:

“孟子曰:‘皆可以为尧舜。’尧舜信否尽人皆可学焉而至,吾不敢言。若曾文正之尽人皆可学焉而至,吾所敢言也。”——曾国藩人人都可以学。我想梁先生是有双重含义的:一是人人都要努力地向曾国藩学习。二是人人都可以学,但人人都不去学(只:不求近效,现在去学就势如登天)。这是梁先生的感叹、梁先生的无奈、梁先生的希冀。

文章的最后,梁先生又总结了曾国藩的一生:
“而文正:以朴拙之姿,起家寒素,饱经患难,丁(遭遇)人心陷溺之极运,终其生于挫折讥妒之林,惟恃一己之心力,不吐不茹,不靡不回,卒乃变举世之风气而挽一时之浩劫。”——呜呼哀哉。大鱼生于大海,什么样的付出才能得到什么样的回报!

梁先生推崇学习曾国藩的原因是:

“彼其所言,字字皆得之阅历而切于实际。故其亲切有味,资吾侪当前之受用者,非唐宋以后儒生之言宗逮也。”——曾文正公所能资于我们学习的,不是学究式的,而是实用的——对事业、人生、家庭、工作、生活都是具有真正的指导作用的。

养心 |《曾文正公嘉言钞》中梁启超序言中的曾国藩

[微风]附《梁启超序》全文以资阅读:


梁启超序

曾文正者,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惟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然而文正固非有超群绝伦之天才,在并时诸贤杰中称最钝拙;其所遭值事会,亦终身在拂逆之中;然乃立德、立功、立言三并不朽,所成就震古烁今而莫与京(比肩、相比)者,其一生得力在立志自拔于流俗。而困而知,而勉而行,历百千艰阻而不挫屈,不求近效,铢积寸累。受之以虚,将之以勤,植之以刚,贞之以恒,师之以诚,勇猛精进,坚苦卓绝。如斯而已,如斯而已。

  孟子曰:“人皆可以为尧舜。”尧舜信否尽人皆可学焉而至,吾不敢言;若曾文正之尽人皆可学焉而至,吾所敢言也。何也?文正所受于天者,良无以异于人也。且人亦孰不欲向上?然生当学绝道丧、人欲横流之会,窳败之习俗以雷霆万钧之力相罩相压,非甚强毅者固不足以抗圉之。荀卿亦有言:“庸众驽散,则劫之以师友。”而严师畏友又非可亟得之于末世,则夫滔滔者之日趋于下,更奚足怪?其一二有志之士,其亦惟乞灵典册,得片言单义而持守之,以自鞭策,自夹辅,自营养,犹或可以防杜堕落而渐进于高明。

  古人所以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日三复,而终身诵焉也,抑先圣之所以扶世教正人心者,《四书》《六经》亦盖备矣。然义丰词约,往往非末学所骤能领会;且亦童而习焉,或以为陈言而忽不加省也。近古诸贤阐扬辅导之言益汗牛充栋,然其义大率偏于收敛,而贫于发扬。夫人生数十寒暑,受其群之荫以获自存,则于其群岂能不思所报?报之则必有事焉,非曰逃虚守静而即可以告无罪也,明矣。于是乎不能不日与外境相接构,且既思以己之所信易天下,则行且终其身以转战于此浊世,若何而后能磨炼其身心,以自立于不败?若何而后能遇事物泛应曲当,无所挠枉?天下最大之学问,殆无以过此。非有所程式而养之于素,其孰能致者?曾文正之殁,去今不过数十年,国中之习尚事势皆不甚相远。而文正以朴拙之姿,起家寒素,饱经患难,丁人心陷溺之极运,终其生于挫折讥妒之林,惟恃一己之心力,不吐不茹,不靡不回,卒乃变举世之风气而挽一时之浩劫。彼其所言,字字皆得之阅历,而切于实际。故其亲切有味,资吾侪当前之受用者,非唐宋以后儒先之言所能逮也。孟子曰:“闻伯夷之风者,懦夫有立志。”又曰:“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者莫不兴起。”况相去仅一世,遗泽未斩,模楷在望者耶!则兹编也,其真全国人之布帛菽粟,而斯须不可去身者也。

丙辰二月朔新会梁启超

养心 |《曾文正公嘉言钞》中梁启超序言中的曾国藩

另:有清一朝获得“文正”谥号的共八位:汤斌、刘统勋、朱珪、曹振镛、杜受田、曾国藩、李鸿藻、孙家鼐。宋只有杨亿、王安石获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勇力   超群绝伦   百世   嘉言   勇猛精进   震古烁今   朴拙   流俗   尧舜   养心   人心   神人   举世   唐宋   序言   如斯   天才   成就   梁启超   曾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