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解伤寒(科普版)-太阳篇(1)

话解伤寒(科普版)-太阳篇(1)

永恒之经典

同一个世界,不一个视角,话解伤寒,通俗解读医圣仲景之《伤寒论》。

孔子乃儒家之圣人,而仲景,则是医家之圣人,并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该书被奉为医家四大经典之一。由于历史问题,《伤寒杂病论》被分为了两个部分,即《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其中以《伤寒论》最为正统及核心。《伤寒论》约22篇,共约5万余字,是中医最早、最经典的诊断疾病及治疗疾病的医书。《伤寒论》把疾病分为了六大体系及科目,即太阳病科(肺、膀胱)、少阳病科(心、胆)、阳明病科(心包、胃)、太阴病科(脾、小肠)、少阴病科(肾、三焦)与厥阴病科(肝、大肠),是一部完善而系统的疾病辨治体系。今天,我们来认识《伤寒论》的第一个分科,即太阳病科(肺、膀胱)。

话解伤寒(科普版)-太阳篇(1)

五味杂陈

中医基础理论讲,膀胱经为属于足太阳经,同时会通与肺脏,所以该体系被命名为太阳病。太阳病科,主要是讲述了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以及由呼吸系统所导致的相关疾患。《伤寒论》的太阳病,主要讲述了两大类症状,一类症状是发热恶寒汗出,隶属于膀胱经;一类症状是咳喘,隶属于肺脏;膀胱经与肺脏相互影响,构成了太阳病相对复杂的体系,犹如我们感冒之后形成肺炎、哮喘受凉之后加重的情况。太阳病体系非常的复杂,要读懂太阳病,一定要弄清楚发热恶寒和汗出的机理,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人体只有一个,所以出现发热恶寒及汗出的症状,其内部的机理也只有一个,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虽然说法不一致,但是其内部的真实变化是一致的。从现代医学的角度讲,人体有一个体温调节中枢,可以调控人体产热和散热的过程,从而保持体温的相对恒定。当外来或者体内产生的致热源影响了体温调节中枢,或者体温调节中枢自身功能紊乱,就会出现体温的变化,如发热。发热之时,人体体表毛孔关闭、骨骼肌收缩,就会出现怕冷、寒战。发热之后,毛孔没有关闭、或者闭而后开,则会出现汗出的症状。中医则认为,膀胱经受寒功能失衡、肺卫调节失常、营卫失和,导致了发热恶寒和汗出症状的产生,这其中也是蕴含着体温调节中枢、致热源、产热和散热的关系机理。

话解伤寒(科普版)-太阳篇(1)

足太阳膀胱经

读太阳病科,我们要记住一句话,那就是“有一分恶寒、就有一分表证”,也代表了疾病仍影响了膀胱经系统;而一旦有咳嗽、气喘,则代表了该疾病已经侵袭到了肺脏,出现了支气管炎、肺炎、哮喘等等;如果出现了胃的症状,如不想吃饭、嗳气、呃逆等,则代表疾病传变,影响到了阳明系统(胃、心包);而出现心烦懊恼等症状时,则是疾病传变至了少阳系统(心、胆)。太阳病,疾病传导变化有远有近,其可以通过六经系统,影响到人体的其他任何脏器,这也体现了中医诊断及治疗疾病的整体观。

话解伤寒(科普版)-太阳篇(1)

呵护太阳

总结来看,太阳病科,或者说呼吸科,通常情况下,首先出现的症状是发热恶寒汗出、咳喘,继而容易影响少阳科、阳明科,其次会影响少阴科、厥阴科,最后影响太阴科。从简单处讲,太阳病,感冒、咳喘而已!从精深处讲,太阳病,变化莫测也!

话解伤寒(科普版)-太阳篇(1)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将及时纠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伤寒   咳喘   伤寒论   肺脏   太阳   心包   中枢   机理   体温   症状   中医   人体   体系   疾病   系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