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嗔”字,提示发怒之根源

导读:中华民族的汉语文字,蕴含着很多秘密,透过这些文字,我们往往可以学习到很多有用的知识,字就是如此!本篇文章,我们通过嗔字,来认识一下其与发怒的关系!


一个“嗔”字,提示发怒之根源

愤怒的公牛,谁惹你生气了?

嗔字本身,有发怒、生气的意思,而把字分开,则可以看出发怒的原因所在!

嗔,由“口”和“真”两部分组成。真,代表真实、本真、自然,有顺遂的意思;口,有两个含义,一是关口,二是说话的口。当我们的本真、自然之情绪遇到关口,不能顺遂流动,此时就会积聚起一股能量,从口表达出来,这就是怒火。因此嗔具有两层含义,一是有人或者事情违逆了我们的自然情绪,或者说顺遂的情绪;二是我们把这种情绪形之于口,表达了出来。

一个“嗔”字,提示发怒之根源

你们为何会不同?

有些人或者事情,没有按照我们的心意发展,违逆了我们的本原心意,有些人不可忍耐,发怒了,有些人则没有发怒,这是为何?原因有二,一是不同人发怒的阈点不同,二是不同人处理发怒的方式不同。

单纯从中医学的角度讲,怒的情绪属于肝脏,若是肝脏功能失常,就容易出现发怒的情绪,可见发怒阈点的不同,与肝脏功能有关。从社会学的角度讲,每个人的修养及处事方式不同,良好的修养,更加灵活的处事方式,使某些人可以更好的处理不顺遂之事,从而化解可能出现的愤怒。

从治疗学的角度讲,处理容易发怒的情绪,要从调肝养肝入手。中医导引术中,八段锦的“攒拳怒目增气力”、易筋经中的“出爪亮翅”等,都是梳理肝脏、调理怒之情绪的方法。

一个“嗔”字,提示发怒之根源

攒拳怒目调肝气

从预防学的角度讲,怒之情绪来源于嗔,是佛家“贪嗔痴”三毒之一,可以采用“定”的方法解决。有两种使用方法,一是通过各种锤炼提升自身定力,遇到事情首先想的不是发怒,而是如何灵活解决;二是遇到事情先定下心神,稳定几秒钟,稍作思考,此时心思就可能出现变化,怒的情绪会自然而散。

透过字,我们了解到中华文字及文明的博大精深;透过“贪嗔痴”、“戒定慧”,了解到中华文明的包容万象;透过中医,我们则了解到中华文明的脚踏实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佛家   本真   怒目   肝脏   关口   根源   修养   心意   同人   含义   中华文明   情绪   事情   提示   自然   文字   方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