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古代经常闹饥荒?

为何感觉古人经常吃不饱,明明战国时期就已经可以亩产一石粮了,一个成年人一年也就消耗5-6石粮食,汉代就已经一户授百亩了,西晋70亩,隋朝40亩,就算上缴一半税,怎么算养活一家人也绰绰有余啊。

古代经常闹饥荒,主要是因为农业生产力水平太低,剥削是次要的。

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主要表现在下面六个因素:

一 农具差。

为何古代经常闹饥荒?

没有机械。连铁制农具都很少,很多都是木制的,木锨、木犁等等。直到建国初,还有很多木制农具。

二 严重缺肥。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肥很重要。

为何古代经常闹饥荒?

而古代肥料主要靠人畜肥,这个量很少。本来牲口就少。人粪也很少。而且人吃得差,主要是糠菜,肥效也不好。

三 水利差。

古代虽然是单干,据说积极性很高,但是没有修水利的,一家一户的小农种自己的几亩地,既没有本钱修水利,也没有权力修水利,因为几步远之外就是别人的土地,你能把沟开到别人地里去吗?别人能允许你在他地里挖沟排水?

四 种子差。

为何古代经常闹饥荒?

种子都是传统的老品种,虽然也经过改良优选,但是技术不行,效果也不好。

五 土质差。

中国大部分土地是盐碱土,碱性大,易板结,不利于庄稼生长。盐碱比较多的田地,上面是白花花一层盐碱,寸草不生。

六 没有农药。

为何古代经常闹饥荒?

病虫害严重。虫害,城里人应该知道蝗灾。蝗虫一来,遮天蔽日,树木都能给啃光,不要说庄稼。

总的来说,其实农业生产还是比较靠天时的。毕竟中原王朝地域还是比较大的。不可能所有地方都风调雨顺。随着人口滋生,人均占有的土地会越来越少。这就是马尔萨斯陷阱。如果人均占有土地多,那粮食消耗后,剩余比较多。即使有点小灾小难,那还有储备可以支持。但人均土地减少,生产的粮食仅仅比消耗多点,没什么剩余。一旦发生天灾人祸,那就能饿死人了。就像现在为何有人越来越富,有人月光,存不下钱一样。

为何古代经常闹饥荒?

富人花销占比收入是不多的。而穷人的开销占比收入多,就很难存下钱。而且古代运粮困难。粮食这玩意消耗大,重量也不轻。远距离运输成本非常高。而且古代中央政府的通讯基本靠人力畜力,下面的灾情上报时间慢,更甚至有人为了政绩瞒报。当然也有反向操作的。比如甘肃的王亶望,年年报灾。结果有一次阿桂率军经过甘肃,大雨导致军队行进缓慢。然后阿桂给乾隆汇报的情况和甘肃地方的不一样。这一下甘肃从上到下处理老多官员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马尔萨斯   修水   木锨   盐碱土   乾隆   古代   盐碱   农具   甘肃   庄稼   生产力   消耗   剩余   粮食   土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