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晓燕:守望生命之花绽放的“紫衣天使”

冯晓燕:守望生命之花绽放的“紫衣天使”

冯晓燕 主管护师

冯晓燕,200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金山医院产科助产士,主管护师,金山医院第二党支部行政妇产科党小组长。

走上护理岗位以来,冯晓燕始终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恪尽职守,争做标兵,以“让分娩成为美好回忆”为信念,热心服务广大孕产妇。在科研教学方面,勇于钻研创新,发表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论文,为人师表,力做学生的好榜样。

“人就像一粒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已离我们远去的袁隆平院士曾这样说道。如今,袁爷爷播下的种子早已遍布祖国大地,生根、发芽,长成了一片片希望的田野。

人之于沧海如一粟,漂浮于岁月长河,时而湍急,时而平静,走过的路,遇见的人,转身的一刹那,留恋与否,抑或被留恋也好,都取决于自己想做一粒怎样的种子。

“妈妈,我想做一粒草莓种子,长出好多甜甜的草莓,送给小朋友们吃……”儿子在我给他讲完袁爷爷的事迹后,很笃定地告诉了我他的种子梦。

那么,我的“种子梦”是什么呢?梦回过去……

11年平凡岗位,“紫衣天使”在坚守

2008年5月12日,我和同学们坐在教室里上英语课,隐约感觉到了汶川地震的余震。那场灾难令尚在医学求学之路上的我们知道,身披一袭白衣,就要肩负起救死扶伤的职责。

2021年5月12日,夜班补眠醒来的我,看到朋友圈才恍然大悟——原来今天是护士节!于是,我平复思绪,记录下了自己对这份职业的真挚情感。

“11年过去了,我时而身穿白衣,时而身着紫衣(助产士的工作服),但无论是被赞美为‘白衣天使’,还是‘紫衣天使’,我都只是个普通人,以一颗淳朴真挚的心,做着最普通平凡的工作。但平凡里也有弥足珍贵的时刻,足以鼓舞着人勇往直前。”

守护每位“准妈妈”,惊心动魄也成琐碎

2015年底那惊心动魄的场面,时常浮现在我眼前。

下午3点,产妇小陈的宫口只开大到7 cm,但她自诉便意感强烈。胎心监护和生命体征均正常,但胎方位是枕后位。为了调整胎方位,我和同事协助小陈采取了各种自由体位。

1小时后,胎方位仍无变化,宫口也未能进一步打开,但小陈已经精疲力尽,加之她无法抑制自己屏气用力,导致了她整个人的状态十分差。产房门口,其家属焦急地来回踱步、跺脚。

4点半,更糟的情况发生了。胎儿的胎心开始出现频繁减速,最低胎心甚至到了60 次/分钟!在给小陈吸氧、变换待产体位后,胎儿的胎心仍未出现改善。

产房的气氛开始紧张起来,大家都屏住了呼吸,我的手心也在一直冒汗。尽管一起搭档的老师是工作了十多年、经验丰富的助产士,但她的神情也不免慌张了起来。医生与小陈及家属进行沟通后,小陈的情绪变得更加焦躁、不稳定。

“我是舞蹈老师,顺产是我的信念!我不想手术,你们一定要帮帮我啊!我不想放弃!”她抓着我的胳膊哭着说道。

那一刻,我的心被深深刺痛,我很想陪她再努把力。孕妇的情绪也是影响分娩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决定先安抚她的情绪,“深呼吸,慢慢来……”

慢慢地,小陈安静下来了。一边安抚小陈,我和同事一边帮她完成促进胎头旋转的动作,比如蹲马桶、双手吊支架和俯卧位跪地。几番忙活后,她早已满头大汗。

5点半,宫口开全了,但胎方位仍为枕后位,胎儿的胎心也一直频繁减速。而唯一让我们心存侥幸的是,减速后的胎心恢复得很快。

“妹妹,不怕,胎心恢复得快,还有希望,我们再试试……”

各种剖宫产手术的术前准备已经完备,但小陈仍然坚持再试试。

最后,我和同事决定采用最后一步,也是风险最大的一步——旋转胎方位。几分钟后,胎方位旋转过来了。数次宫缩后,胎儿胎心恢复。

“加油,离胜利不远了”,在我们的鼓励下,小陈鼓足了勇气。

当听到婴儿清脆的哭声,大家都松了口气。小陈哭了,我们也安心了。

我已经记不清自己在产房经过了多少次这样有惊无险的奋战,鼓励了多少准妈妈“坚持到最后就是胜利”。原来,我的努力可以帮她们了却心愿,因为被需要,我那颗初心也一直稳稳地驻扎在心间。

走出产房,我来到“孕妈妈课堂”,为希望学习分娩知识的准父母们提供专业的讲解。走近孕妈,我为渴望自然分娩的准妈妈们提供贴心的产前陪伴。手术台上,我向准妈妈们送去关切的问候,为她们和宝宝的第一次亲密接触搭建桥梁。语言平实但贴心,我给予待产中疼痛难忍的准妈妈们最温暖的怀抱。这就是我工作的点点滴滴,虽然平凡,但却被需要。

多少个夜晚,窗前的台灯始终亮着,窗外,黎明的第一道曙光照进床前,襁褓里刚出生的婴儿正安然沉睡,产床上的妈妈看着守护她一晚的人,眼里满是说不出的感激。这就是我的职责和使命,虽然普通,但也会被看见。

岁岁年年,时光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悄然流逝。无数个穿梭在病房的夜晚,最初的我急切盼望黎明的到来,如今的我则会静待破晓,终于,少了一份稚气,多了一份淡然。

那颗初心尚在,但似乎已被工作琐碎的日常模糊了棱角,不再清晰。

努力做“好种子”,守望生命之花绽放

梦还在吗?

似乎工作早已变成了纯粹的重复,热情被岁月洗脱、褪色,我开始迷茫和徘徊。

好在时常被需要让我可以感受到那份职业成就感。新手妈妈的心声被我听见并满足,濒临危险的新生命在我手中重获希望,这些难道还不够激励我砥砺前行吗?!

还记得那是2021年5月初的一天,一个小小的生命经由我的手来到这个世界,又经由我的手脱离了危险。

“孩子哭了,我们就安心了。”这是每一位助产士的心声。而如果孩子的来临不伴有哭声,则是最考验我们的时候,也是真正检验职业技能的时候,同时,成功的抢救经历也是最能体现助产士职业成就感的。临危不乱,坚定信念,当看到小小的生命再次复苏时,我的职业初心如火焰般重新燃烧起来。

虽平凡、琐碎,虽时常被岁月模糊双眼,但我的梦,一直都在。

从天黑到黎明,日复一日,作为助产士,我们守护着最需帮助的“妈妈们”,而已成为妈妈的我,也更懂得分娩的艰辛,也更愿意以有力双手给予“妈妈们”勇气,以温暖真心给予“妈妈们”痛苦、挣扎中的希望。

“让分娩成为美好回忆”,这不是口号,而是信念,是每一位助产士的心愿!在这条工作的平凡之路上,我脚步笃定,怀揣信念,练就了成熟的职业技能,不断提升自我职业素养,还不忘学习多学科、多领域知识,致力于以更好的状态服务于每一位孕妈。

“白衣天使”的事业,没有花的艳丽,没有树的伟岸,但却有着泥土的胸怀。“紫衣天使”的事业,没有医生的显赫功绩,没有前线战士的惊心动魄,但却拥有托起新生命的有力双手。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努力践行着一粒普通“种子”的使命。作为“紫衣天使”的一员,守望生命之花绽放,传递“好种子”的信念,我的初心将永不改变。

冯晓燕 审阅

中国医学论坛报 王淳 整理

100周年

2021 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的大庆之年。这一年注定将成为历史上极其特殊而重要的印记。在卫生健康工作者当中,党员群体在科技攻关、治病救人、健康扶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援中,始终冲在第一线,彰显了共产党员的担当。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之际,中国医院协会医院文化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医学论坛报社联合推出“红色百年 · 医者榜样”系列专题报道,聚焦他们中的 100 位党员。

他们,也许是三甲医院院长、也许是学科带头人、也许是基层医院的医生,也许已到耄耋之年、也许风华正茂,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 ——共产党员,都是医者榜样!我们通过记录他们的事迹,讲述他们的故事,展现卫生健康领域共产党员初心如磐、为健康中国奋斗的风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助产士   生命   初心   产房   胎儿   共产党员   中国   信念   种子   方位   平凡   妈妈   天使   医院   职业   工作   冯晓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