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怎么去湿气,怎么健脾?一文说透「参苓白术散」(附医案)

参苓白术散专为“脾虚”“湿重”而设,运用得当,实为千古治脾胃、去湿气良方。

组成

人参、白术、白茯苓、甘草(炒)、

山药,莲子肉、桔梗(炒)、薏苡仁、

缩砂仁,白扁豆(姜汁浸去皮微炒)。


来源

本方出于北宋《和剂局方》(公元1151年)。

效用

本方为补气剂,具有补气健脾、和胃渗湿的功用。重在健脾,其次益气,药性中和,甘温而不燥不热,淡润而不腻不寒。对治疗脾虚腹胀、饮食不消、呕吐泄泻、胸脘满闷,功效尤为显著。

方解

本方由益气汤加山药、扁豆、莲肉、苡仁、砂仁、桔梗等药组成,用以增强四君中的苓、术的健脾胜湿作用。方内各药多属甘温甘淡之品。味甘入脾;温能散寒祛湿,健脾燥湿;淡能淡渗利水;甘温益气,甘淡育阴。白术、山药、扁豆、莲子、砂仁健脾化湿,和胃理气;茯苓、苡米健脾渗湿;人参(党参代)、甘草益气补脾;此外,山药、莲子、苡仁尚有益肾之功,故本方实为健脾扶正之良方。

临床应用

本方为脾虚之证而设,可用于证属脾虚不运、脾虚内湿、脾虚正衰的慢性胃炎、慢性腹泻、慢性肝炎、慢性气管炎、糖尿病等疾患。临床应用本方的基本指征为形体消瘦,倦怠乏力,胃纳减少,食后腹胀,或吐或泻,胸闷不舒,口淡或口甜口粘,咳嗽痰多,小便不利,舌苔薄白或白腻薄黄,脉虚缓,或细濡细滑。

徐景藩医案


张某,女,47岁。2009年6月8日初诊。患者大便时干时溏5年余。7天前因受凉后大便稀溏,日行5~6次,腹部胀满不适,疼痛不著,排泄物不臭秽,无黏液、脓血,无坠胀感,形体消瘦,困倦乏力,口干欲饮,纳差,舌红少苔,脉细。查肠镜未见异常。太子参15g,炒白术10g,茯苓10g,山药20g,白芍15g,五味子5g,麦冬15g,莲子肉15g,木香6g,焦神曲15g,鸡内金15g,炒谷芽20g,炒麦芽20g,炙甘草5g。7剂。2009年6月15日二诊:腹胀减轻,大便日行2~3次,乏力,原方继进。14剂。2009年6月29日三诊:患者诉大便日行一次,成形,偶有腹胀、乏力,口干症状明显减轻,胃纳尚可,舌淡,苔薄白,脉细。上方去焦神曲、鸡内金。7剂。2009年7月5日四诊:病情明显好转,症状基本全部消失,无异常不适,原法出入,巩固疗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白术   鸡内金   砂仁   补气   扁豆   茯苓   桔梗   湿气   神曲   山药   甘草   莲子   良方   乏力   形体   大便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