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肠科医生教你如何正确认识便血这一现象

在门诊经常遇到病人问:“大夫我这几天有便血,不会是直肠癌了吧,我周边同事就有刚刚查出直肠癌的,有说刚做手术的,还有说没几天人都没了,都把我吓坏了”,那么便血是不是就一定是直肠癌呢,今天咱们就来谈谈便血。便血是一种很常见的消化道疾病的症状,有的人不以为然。殊不知,便血最大隐患可能是大肠癌的一种信号。尤其是上了年纪的人,千万不能对便血掉以轻心。但并不是大便带血就是患上了大肠癌,因为便血可见于其他很多消化道疾病,如痔疮、肛裂、结肠息肉等。

便血是指血液从肛门排出,粪便颜色呈鲜红、暗红或柏油样(黑便)。便血只是一个症状,不是一种疾病,严格讲消化道任何部位出血,都可引起便血,如口腔、胆道、胃肠道及肛门。但便血多见于下消化道出血,如结、直肠及肛门病变。那么我们一旦出现便血可能是得了什么病呢?下面从便血的不同特点及伴随症状进行认识这一危险信号的含意。


肛肠科医生教你如何正确认识便血这一现象


一、便鲜血:便鲜血多为急性出血,血液流出血管后很短时间就经肛门随粪便排出,或便后直接流出。流出的血液外观类似外伤出血,时间稍久后可以凝固成血块。

1、内痔:各期内痔均可引起便时或便后出鲜红色血,一般为粪便或便纸染鲜血,严重可出现便后滴血,喷血,无痛,间断或反复发作。

2、直肠息肉:为无痛性大便出鲜血,儿童多见。排便时出血,排便结束后停止,量多少不等,一般血液不与粪便相混。低位直肠息肉便后可脱出肛门外。

3、肛裂:出血方式为粪便表面一侧附有血迹,不与粪便相混,或仅有便纸染血,出血较多的患者可有便后滴血。其明显的特点是伴有便时及便后肛门撕裂或刀割样剧烈疼痛,便后疼痛可持续几十分钟或几小时不等。

4、外痔:一般不易出血,炎性外痔或血栓外痔破溃后可出现肛门流血,与排便无关,肛门处有肿物,疼痛,表面可见皮肤溃口。

5、肛管癌:便时出鲜血,肛门有坚硬的肿块,早期可能无痛,晚期可有疼痛。

6、肛门外伤或肛门异物:如意外尖锐物体刺入肛门或吞入鱼刺、枣核、贝壳等异物卡在肛门口时,可引起疼痛、便带鲜血,如感染可有脓血。


肛肠科医生教你如何正确认识便血这一现象


二、脓血或粘液血便:即排出的粪便中既有脓(黏)液,也有血液。脓(黏)液血便是指粪便与粘液脓血混合一起排出。常见以下疾病:

1、直肠癌:血色较新鲜或暗红色,粪便中可有黏液,往往血液、黏液、粪便同时存在,互相粘染,而不完全混合。可伴有大便形状及排便习惯改变及明显的直肠刺激症状,便次增多,里急后重。

2、结肠癌:随病程延长逐渐出现大便出血,多为含有脓液或黏液的血便,血色较暗,可与粪便相混。

3、非特异性炎性肠病:如溃疡性结肠炎,发作时常有黏液便或脓血便,粪便与粘液、脓血完全混合,同时伴有左下腹痛或下腹疼痛,每日可便数次至十数次。

4、肛门周围脓肿破溃:常有肛门内或肛旁溃口流脓血,与排便无关,可伴有明显的疼痛及发热等症状。

5、肠道感染性疾病:可有粘液脓血便,伴有明显的里急后重,发热及乏力,如细菌性痢疾、阿米巴肠病等,通过粪便查找病原体明确诊断。。


肛肠科医生教你如何正确认识便血这一现象


三、黑便:又称为柏油便,大便呈黑色或棕黑色。为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常见食道、胃、十二指肠及胆道出血。如果出血量较少,且出血速度较慢,血液在肠内停留时间较长,排出的粪便即为黑色;若出血量较多,在肠内停留时间较短,则排出的血液呈暗红色或紫红色;出血量特别大,常伴有呕血。另外黑便也可见于食用动物血液制品(如常见的猪血)、肝脏或服用某些药物如铁剂、铋剂及碳剂等。

四、隐血:少量或微量消化道出血不会引起粪便颜色改变,仅在粪便隐血试验时呈阳性,称为隐血便。所有引起消化道出血的疾病都可以发生隐血便,常见溃疡、炎症及肿瘤。便隐血试验可检测粪便中的少量或微量血液成分。肠息肉(癌)的早期粪便隐血可呈现阳性,定期进行粪便隐血检测是结直肠肿瘤筛查的重要途径。

五、便血:伴伴有皮肤、黏膜或其他器官出血现象者,多见于血液系统疾病及其他全身性疾病,如白血病、血友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隐血   外痔   脓血   黏液   直肠癌   粘液   直肠   息肉   消化道   肛门   粪便   大便   鲜血   血液   疼痛   现象   医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