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痔形成的中医、现代医学病因分析

内痔是指发生于肛门齿线以上,直肠末端黏膜下的肛垫的支持结构、血管丛急动静脉吻合支发生病理性肥大或移位而形成的团块。中医称为“里痔”、“牝痔”。内痔是肛门直肠疾病中最常见的疾病,通常又称母痔,发生于其他部位的则称为子痔。内痔的临床表现特点是便血、痔核脱出、肛门不适感。


内痔形成的中医、现代医学病因分析

内痔

(一)中医学病因病机

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多与风、湿、瘀及气虚有关,加之脏腑本虚,风燥湿热下迫,瘀阻魄门,淤血浊气结滞不散,筋脉横解,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而成痔。具体的病因包括外感六淫、情志内伤、劳倦过度、饮食不节、久咳、久坐久立、负重远行、长期便秘、泻痢日久、妇女妊娠等。


内痔形成的中医、现代医学病因分析

1.风伤肠络:风善行而数变,又多夹湿热,热破血溢,血不循经而下溢出血,所下之血色泽鲜艳,下血暴急呈喷射状。

2.湿热下注:多因饮食不节,恣食生冷、肥甘,伤及脾胃而滋生内湿,湿多与热结,下注肛门,导致肛门部气血纵横、经络交错而形成内痔。热盛则迫血妄行,血不循经,则血行外溢而便血;湿热下注大肠,肠道气机不畅,经络阻滞,则肛门内有块状物脱出。

3.气滞血瘀: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气机阻滞而运行不畅,气滞则血瘀阻于肛门,故肛门内有块状物脱出,坠胀疼痛不适;气机不畅,统摄无力,则血不循经而引起血栓形成。

4.脾虚气陷:老人、妇女生育过多,小儿久泻久痢导致脾胃功能失常,脾虚气陷,中气不足,无力摄纳,引起痔核脱出不能回纳;气与血阴阳相随,相互依存,气虚则无以生化,无力摄血,气虚则血虚,致使气血两虚,故下血量多而色淡。


内痔形成的中医、现代医学病因分析


(二)现代医学病因病理

本病发生的确切病因目前尚不十分明确,一般认为多与以下因素相关。

(1)解剖因素 肛门直肠位于人体下部,由于重力和脏腑的压迫,静脉向上回流颇受障碍,直肠静脉及其分支缺乏静脉瓣,血液不易回流,容易淤积;其血管排列特殊,在不同高度穿过肌层,容易受粪块压迫,影响血液回流。

(2)感染因素 痔静脉丛的血管内膜炎和静脉周围炎可导致部分血管壁纤维化、脆化、变薄,使得局部静脉曲张。

(3)排便因素 粪便不易排空,对直肠下段、肛管部产生较大的压力,使血管受压;排便次数过多,腹压增加,肛门直肠静脉回流障碍。

(4)遗传因素 静脉壁先天性薄弱,不易抵抗静脉腔内压力,逐渐扩张。

此外,还与饮食因素、妊娠和分娩、慢性疾病和职业、年龄等有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内痔   病因   脏腑   直肠   脾胃   湿热   肛门   经络   气血   静脉   血管   现代医学   无力   中医   因素   饮食   疾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