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老医案 | 切脉针灸治疗女性痛经

今日便为大家介绍是一则常见病病历——痛经。

俞老医案 | 切脉针灸治疗女性痛经

患者为41岁女性,2004年开始出现月经前和月经期第1、2日下腹疼痛剧烈,寻中西医治疗效果不佳,症状可稍缓解,但停药后易反复。


2011年外院复查发现双侧卵巢囊肿,行微创手术、囊肿剔除术、盆腔粘连松解术,术后恢复可,下腹疼痛消失,期间开始备孕,2013年月经前和经期下腹疼痛反复,需服用布洛芬止痛,再次寻医治疗后稍缓解,但停药后反复。2016年复查新发现子宫肌瘤,治疗后并未缩小,并缓慢增大,2020年12月16日彩超提示子宫肌瘤70*59mm。今为求根治痛经,来俞老门诊就诊。

痛经为最常见的妇科症状之一,是指经期前后或月经期出现下腹痉挛性疼痛、坠胀、伴腰酸或其他全身不适,严重者可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经详细妇科临床检查未发现盆腔器官有明显病变者,称原发性痛经,也称功能性痛经,占痛经90%以上。继发性痛经则指生殖器官有明显病变,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盆腔炎、妇科肿瘤等。

对痛经的治疗,现代医学主要是针对发病机制治疗,以求缓解症状,原发性痛经可通过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调节、改善情绪、药物治疗等方式治疗,而继发性痛经,最重要的是查明原发疾病,进行病因治疗。

对于痛经的患者,按疼痛出现的时间可分做经前、经期、经后3种。经前疼痛,多以气滞为主;经期疼痛,以血瘀为主;经后疼痛,则以虚证为主。

临床上,俞老治疗痛经患者,一般先查看患者的病史和检查报告(如彩超),辨别是何种痛经,寻找病因,同时根据疼痛的情况具体分析,进行针对性治疗。做到现代医学的病因(疾病辨证)和传统中医辨证论治相结合,并运用现代医学的检查来监测病情变化,做进一步的疗效评价。

本例患者月经素来约30日1周期,经期5日净,月经量多,色红,血块少,白带透明,量多,下腹疼痛剧烈,乳房、腰部无疼痛。


来就诊时的症状:怕冷,鼻塞,晨起打喷嚏,流涕,纳转差,便秘,2-7日/次,小便可,失眠,难入睡。舌象:舌红稍暗边有齿痕,苔薄中剥苔。脉象:人迎脉稍弱,太渊脉稍弱,冲阳脉弱,太溪脉最弱。

俞老指出,该患者痛经日久,阴阳均虚,多脏腑功能虚弱,脾肾阳虚,肝血不足为本,需温阳补血,温阳为主;月经病(经期疼痛剧烈)为标,活血止痛为辅。


针灸上,脉象整体偏虚,先调足阳明经,打通中焦枢纽,沟通上下,同时增强周身气血,再针对下部阴阳两虚,局部调整,以达到四脉平和。

针灸处方:

金针:天枢,脐小四穴,内关,鸠尾,中脘,气海,下脘,梁门,右【外关,曲池,足三里3穴】,然谷,太溪,阴陵泉2穴,右【曲泉,然谷,太溪,照海,血海】,左【曲泉,阴陵泉,太溪,然谷,照海,太冲,足三里4穴】,关元,水道。

从针灸处方中我们可以看出,俞老未重点运用针对痛经的特效穴,而是将特效穴融进针法组合中,治疗疾病的同时提升体质。经过一个月的治疗,患者的痛经明显减轻,下腹疼痛减轻,血块减少。其余怕冷、鼻塞、晨起打喷嚏、流涕减少等症好转。纳稍好转;大便改善,由原来的便秘2-7日/次,到现在2日1次,不成型;睡眠改善。

运用切脉针灸,能结合现代医学和传统中医学,成就视野更高,更注重整体的诊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5

标签:针灸   然谷   曲泉   太溪   脉象   下腹   原发性   病因   月经   妇科   经期   症状   现代医学   患者   疼痛   女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