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忧草(散文)

人们都说鸟语花香,实则花也是有语言的,如萱草(金针花)就是如此。不知何时何故,人们把萱草唤作忘忧草,赋予了萱草人的本性和语言,以致于人们每每念起忘忧草时,很少会与她的本名联系起来。

说起忘忧草,我的感觉是近之者忧,远之者亦忧,让人浮想联翩。我本无忧,取之何用!忧之扰我,草在何处?于是乎,我便对忘忧草充满了矛盾的心态。

在对忘忧草的取舍中,我忽然想起了一篇专门描写忘忧草的短文。"寻得一株忘忧草,忘忧草茎三叶半。一叶忘却红尘劫,一叶忘却前生痛,一叶忘却与你怨"。从中不难看出,作者用最精炼的语言,提纯了忘忧草的精华语言所在,让人叹为观止。

然,忘忧草又有那么大的功效吗?你信不信先不说,反正我不信。如果忘忧草真的有萱草忘忧的功能的话,也只是一种心理暗示罢了,或者直白的说,自欺欺人罢了。

"一叶忘却红尘劫",可能吗?滚滚红尘本就让人缠绵悱恻,加之一"劫",更让人终生难忘。犹如西国之罗密欧与朱丽叶,犹如中人之梁山伯与祝英台。不正是因为忘不了,才有了古今中外思兹念兹的美好传说吗!

"一叶忘却前生痛",这也是不容易的事情。既然是"前生痛",怎么会遗传于今世呢?肯定是前生的痛苦与欢乐,还在如今作怪的缘由吧!

"一叶忘却与你怨",这更是不可能的事情了。这里的"你"是何人?这里的"怨"是何故?我想地球人都知道的。中国人往往把怨与恨组成词语,用来加重语气,浓化语意。爱恋有多深,怨恨就有多深。他或她既然用怨恨的眼光盯着你,那么,他或她还能轻易忘掉你与他(她)所结之怨之恨吗?!

因之,唐朝诗人李咸用曾对忘忧草下过评价:只应怜雅态,未必解忘忧。同为唐朝诗人的韦应物也对忘忧草质疑过:本是忘忧物,今夕重生忧。

还因之,人们切不可过于依重忘忧草,而是应该对忧避之躲之,让心静之闲之,不让忧自心生。如此这般,还用得着去刻意忘忧吗?

诚然,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忧既然产生了,就是扰民的。只是看你的免疫能力或抗干扰能力,如何去应对不胜其烦的忧伤忧虑忧郁等等症状,需要帮忙的时候,忘忧草或许是还能管点用。

我多想有一株真正的忘忧草,有了它百忧莫侵,远离烦恼…

忘忧草(散文)


忘忧草(散文)


忘忧草(散文)


忘忧草(散文)


忘忧草(散文)


忘忧草(散文)


忘忧草(散文)


忘忧草(散文)


忘忧草(散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心静   萱草   不胜其烦   语意   金针   今夕   何故   前生   唐朝   怨恨   红尘   诗人   散文   事情   能力   语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