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窝醪糟,非遗技艺,川人酿造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定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群体、团体、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国务院于2005年12月22日发布了《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并制定了“国家 + 省 + 市 + 县”共4级保护体系。

2020年12月22日,成都市温江区人民政府发布了温府函第164号文件《关于公布成都市温江区第五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通知》。文件中公布,成都巨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窝窝醪糟制作工艺入围了成都市温江区第五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单。窝窝醪糟制作工艺作为一项传统技艺成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非常值得骄傲的事情。

窝窝醪糟,非遗技艺,川人酿造

众所周知,我国用优质糯米酿造醪糟,已有千年以上的悠久历史。人们将糯米淘洗浸泡后,上锅蒸熟。蒸熟的糯米冷却后用酒曲几经撒拌,再经过多道工序,最后完成发酵。随着制作工具和制作经验的不断提高,醪糟的制作工艺也愈加成熟。说起来,酒曲发酵技术还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大发明。

而在现代社会,科技飞速发展,新事物层出不穷,许多传统的东西正在经历各种挑战。真正精通如何制作醪糟这个传统手艺的人也越来越少了。绝大多数的年轻人都不会制作,因此这项传统工艺也面临着失传的风险。

窝窝醪糟,非遗技艺,川人酿造

但值得感谢的是,巨龙公司在经营发展的同时承担起了这样一份社会责任。巨龙公司寻找到了有着从事发酵工艺32年的发酵老匠人,经过32年的沉淀他们自有一套发酵秘法。同时窝窝醪糟选用了产自东北舒兰的优质大糯米,传承了这项古老的醪糟制作工艺,经过12道洗米,浸泡,分三段蒸煮,三撒三拌。然后手工慢装,直接装入小罐中,在小罐中发酵,并使用现代先进技术进行杀菌冷却。最终制作出了这款备受广大消费者好评的窝窝醪糟。它保留了醪糟的原汁原味,同时口感更加香浓,酒酿味也更足。

窝窝是成都巨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1997年创立的品牌,并在2006年确立了以醪糟为主导的产品结构。作为巨龙公司旗下的主打产品之一,窝窝醪糟一直坚持“品质第一、信誉至上”的基本原则。

窝窝醪糟,非遗技艺,川人酿造

现在,窝窝醪糟的制作工艺又成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不仅很好地保护了制作醪糟的传统工艺,使之得以传承下去,同时也促使醪糟这种传统小吃被更多国人品尝。甚至,在不久的将来,醪糟还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们期待这一天的到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醪糟   窝窝   温江   巨龙   酒曲   成都市   成都   糯米   技艺   代表性   文化遗产   实物   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物质   场所   传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