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主人董奉


杏林主人董奉

中医有一个雅称,叫做“杏林”。说“杏林春秋”就是指医学史话,说“杏林高手”就是医技高明的大夫,说“杏林学步”就是刚开始学习中医学知识。中医雅称杏林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说法,来源于三国时的民间医生董奉。董奉是三国时吴国侯官人,字君异,一生不做官,隐居茅山修道。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凡来求治者,无论贫富,一视同仁。病愈分文不取,只令病家在其居处载杏树,重病载五棵,轻病载一棵。积年累月,病家所栽杏树郁然成林,约在十万株以上,至今庐山有杏林,是其遗迹。后世医家遂以杏林自喻。春天杏子熟时,董奉便在树下建一草仓储杏。需要杏子的人,可用谷子自行交换。再将所得之谷赈济贫民,供给行旅。后世称颂医家“杏林春暖”之语,盖源于此。


由于医术高明,人们把董奉同当时谯郡的华佗、南阳的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董奉也出行在南方一带行医。传说有一次到交州(今广东、广西、越南北部一带),恰遇交州太守士燮病危,垂死已3日。董奉把3粒药丸放入病人口中,用水灌下。稍后,病人手足能动,肤色逐渐转活,半日后即能坐起,4日后能说话,不久病愈。显然这是民间传说, 董奉住士燮府中,刺史士燮死而复生,为其建造楼阁,日备三餐,董奉只食脯枣并饮少量酒而已,不食谷肉等物。后士燮阴谋反叛,担心董奉泄漏其密谋,欲害之。董奉利用气功装死,骗过士燮后逃走。晚年到豫章(今江西)庐山下隐居,继续行医。吴天纪四年(280年),董奉逝世。


董奉的日常饮食是以干鲜果脯为主。不食谷肉等物。于此可知,董奉入山修炼,兼行辟谷之道。所谓辟谷是古代盛行的一种养生方法,断绝正常饮食,只食少量的植物果实,饮少量的水酒。古人认为,这种饮食方式有利于养生,能使体轻力强,精力旺盛,有延年益寿的功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林学   豫章   华佗   太守   茅山   建安   病家   庐山   雅称   医家   杏树   杏子   医术   后世   主人   饮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