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移植后要提防——肝功能异常

肾移植后要提防——肝功能异常

肾移植受者死亡的两大主要原因:

1、感染

2、心血管并发症

但5年以上的肾移植受者:肝衰竭是主要的死亡原因

原有慢性肝病的受者,移植后5年死亡率达30%。


引起肝功能异常的最常见病因:

1、乙型和丙型病毒性肝炎

2、其次是乙醇、药物等


乙型病毒性肝炎

普通人群中,慢性HBsAg携带者有6%发展为肝硬化;  

肾移植受者中,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可能增加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使肝病由良性发展为进行性。  

慢性活动性肝炎或者肝硬化HBsAg阳性者,病情发展的比例可以从很低到80%不等。  

早期肝活检结果不能准确估计肝病的活动和流行情况。  

血浆HBeAg、HBV DNA 或HBV DNA 多聚酶阳性与病毒复制以及病情的发展有关,是反映肝病的标志。  

慢性肝病的发展一般都是隐匿性的,往往到了终末期才发觉。  

肾移植后需要行连续肝脏活检以确定疾病的严重程度,如果有恶化的表现需要减少或者调整免疫抑制剂的剂量。


丙型病毒性肝炎  

HBV疫苗开始应用以后,丙型肝炎病毒(HCV)已成为血液透析中心患者和医务人员急慢性肝炎最常见的原因。  

肾移植受者慢性肝病有70%由HCV引起,半数以上发展到肝硬化和死亡。  

肝病若隐性发展可伴轻度全身不适和转氨酶水平的波动。  

免疫抑制剂能加速HCV感染的恶化,应撤停或减量。


处理  

术前应严格选择受者。  

目前前认为,单纯HBsAg或HCV抗体阳性并非是肾移植术的禁忌证。  

但下列情况不宜行肾移植术:  

1、HBeAg阳性、HBV DNA滴度明显升高、HCV RNA阳性;

2、有活动性肝炎,肝酶升高、出现黄疸;

3、HBV阳性合并HCV阳性;

4、HBV及HCV阳性原则上尽可能不要接受HBV、HCV阳性供肾。  

术前应对HBV及HCV阳性者行肝活检,判明有无活动性肝炎及其程度,以决定是否行肾移植。


术后注意  

1、尽可能用霉酚酸酯代替硫唑嘌呤的免疫方案,减少肝毒性;

2、控制CsA的浓度;

3、对乙肝活动者可以予拉咪夫定(贺普丁)治疗;

4、肝炎病毒感染者不提倡使用干扰素治疗,因为干扰素的使用可能与移植物的失功相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霉酚酸   转氨酶   嘌呤   干扰素   肝功能   肝硬化   阳性   肝病   病情   性肝炎   异常   程度   病毒性肝炎   病毒   原因   情况   免疫抑制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