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菜也是技巧

刘 悦

《史记•孝武本纪》“一饱之需,何必八珍九鼎?”,八珍九鼎此处就是菜品众多的意思,吃饱一顿饭,何必需要8、9道菜呢?这句经典名言就是告诉大家:人要学会节俭,不要铺张浪费。

到饭店饮酒、吃炒菜、是正常的事,吃一顿在家做不好的美味解解馋,或邀亲朋好友小聚无可非议。点菜这是一个有水平的事,不是谁都可以做好的,应了那句话看人下菜碟。点多少“适可而止”,避免“舌尖上的浪费”,会点菜的人考虑全桌人的嗜好,既要大家都吃好还不浪费赢得大家的赞赏,点的不好自己感觉没有了“面子”。中国人好面子,点菜的时候往往点的多眼大肚子小。所以,朋友聚会最难的事情的就是负责点菜的人。

秦朝时期,炒这种做法是不存在的《礼记·内则》里就曾记载过“八珍”(烹饪的技巧和方法),即淳熬、淳母、炮豚、炮牂、捣珍、渍、熬和肝膋,这是周天子才能享用到的,这里面没有“炒”的概念!比如淳熬、淳母,简单说就是我们常吃的盖浇饭。那时烧烤、蒸煮是主流,食品消费有着严格限制。《国语·楚语下》有记载:天子食太牢,牛羊豕三牲俱全,诸侯食牛,卿食羊,大夫食豕,士食鱼炙,庶人食菜,各等级不能僭越……又说:“诸侯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犬豕,庶人无故不食珍。”这意思是什么阶层吃什么肉,但也不是天天吃肉而是有一定理由才吃肉。《礼经》中吃豆子也是有规定的“天子三十六粒豆、诸侯六粒豆、诸侯二粒豆”,可见对食物的消费有严格的限制,只有君主才能统治和吃玉食。南北朝时期的《齐民要术》记载了炒菜的炒作过程。魏晋南北朝之际,炒用于做菜的明确的文字记载已经出现。

华夏大地饮食习惯地域差异形成了菜系。因川、鲁、粤、苏四大菜系形成历史较早,后来,闽、浙、湘、徽等地方菜也逐渐出名,民国开始,川式菜系分为川菜和湘菜,广式菜系分为粤菜、闽菜,苏式菜系分为苏菜、浙菜和徽菜。就形成了中国的“八大菜系”。

讲排场的清宫正餐是一个逐步递增的过程。乾隆朝初期,每一餐大概18品。乾隆晚年大概40-50品。然后孝钦显皇后,即慈禧太后的时期,大概每餐100品也有传说是108品的。一品就是一道菜。

请客吃饭的人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摆上席面的不是佳肴而是虚荣心。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吃肉就是一种奢望,凭肉票才能买到定量的肉,平常不舍的吃肉等到过年了,炖上一锅肉,包顿肉馅饺子。到炒菜馆的菜谱也是有限制的,后来生活渐渐的好了肉敞开供应了。束缚的绳索解开了,人们似无忌惮的找品味。男人生猛,女人海鲜,饭店中的残羹剩饭多了起来。把浪费当成奢侈炫耀,把节约食物抛到了九霄云外。有报道说我国城市餐饮业仅餐桌食物浪费量就在1700万吨至1800万吨之间,相当于3000万人至5000万人一年的食物量,可见浪费食物没有当成罪过。

请客吃饭有两种家人和社会人,吃成为一种十分体面而又毫无风险拓宽自己人脉的手段,请客的理由名目五花八门。有位老人名叫鬼谷子对这种事情说:“若饮食以亲,货赂以交,损利以合,得其权誉而隐于物者,必须绝交”。如果一个人就是喜欢结交些酒肉朋友,和朋友一起贿赂谋利,专做那损人利己的恶事,那么这种人最好绝交。

何必为点菜发愁,够吃就好关键看技巧。点菜建立在真诚真实上多一点朴实少一些面子。

嘘!吃饭只是交往的初级形式……


1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鬼谷子   上个世纪   史记   人脉   席面   乾隆   庶人   菜系   炒菜   诸侯   天子   大夫   面子   时期   食物   技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