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吃是乐观的态度

刘悦

中华美食享誉寰宇,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好吃的”。只要说你爱吃什么,就能知道你是哪里的人。比如爱吃辣椒的湖南人,四川人。清淡菜肴,广东客。

喜欢吃的人,生活态度是乐观的。

你会吃吗?

你肯定会说“废话,不会吃,我会活到现在。”还有人说此生最大的嗜好就是吃,一个伟大的愿望,就是想尝遍了各种美食。

每一个地方的人,都有自己的饮食习惯。天津人早餐讲“早点”,“打豆浆,买果子。”也可以理解为“点到为止”,中午可吃的简单一些,到了晚上才是正餐。一天三顿饭,分了主次。

河南地处中原,早餐稠和的胡辣汤、鲜美的羊肉汤,牛骨汤,炸油饼,蒸包子等等,是应有尽有,那个早餐店的主食,都不下十来种。中午吃面,晚上连汤带水,那都是相当的重视质量。

“论道”吃,有人会说,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没有他没吃过的,说他不会吃,那么地球人就没有会吃的了!有这般的豪气,不知真的吃过没有,也算得上是个精神吃家了。

每一个人对小时候吃的美食,都有着深刻记忆,美食有着带我们回到过去的魔力。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不敢吃了。不敢吃的理由,找的肯定是多种多样的,潜在的台词就是“怕胖”。一种“食不过午”和“一日两餐”就成了理论的依据。

“食不过午”与一日三餐历来有争议。

早餐后的四个小时工作时间,是我们一天中效率最高、处理事情最多,也是最为劳累的一个工作时段。所以,把早餐吃好,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古人们更是吃出品味,吃出风雅,吃出典故。这体现了人们的品味在不断提升,已经不单单像远古时代那样只求果腹了。

古代人认为,早餐为天食,人要遵从天意,早餐不仅要吃,还要吃得好;午餐是人食,人们日出而作,中午时体力耗散,吃饭是符合自然定律的;晚餐为鬼食,阴气渐盛,阳气较弱,日出而息,既没有必要吃,也不能和鬼抢食。故而,从秦汉时期开始,不吃晚餐就是固定的习俗。

“早吃好,午吃饱,晚上让魔鬼去吃”的意思就是晚上不吃。

人吃着是为了活,人活着不是为了吃。午餐按正常量吃饭的,下午五六点钟,便会觉得肚子饿。采取“过午不食”减肥方法的人,不吃晚餐,下午和晚上的时间,几乎都在饥饿中度过。饥饿时间超长,会导致胃部因为饥饿而收缩,同时胃酸持续分泌而没有食物摄入,损伤胃黏膜,很容易导致消化性溃疡的发生。而且长期不吃晚饭,还会造成营养不良,即使为了保证“过午不食”,很多人就会在中午吃很多,这样做也欠妥,吃多了同样会对肠胃造成伤害。

人们最容易低头的就是“饥饿感”。饿的感觉每个人都有,唯一的想法就是,赶紧找点吃的安抚一下“咕咕作响的肚子”。假如这时候你听“金华火腿”口水一定会满口。

这道特色风味,是宋代名将宗泽发明的。宗泽是主战派,因打仗连连得胜,百姓抬着肥猪慰问,一时猪肉多得吃不了,宗泽就命人将猪腿割下,腌制起来。由于腌制的猪腿又湿又重,行军携带不便,所以常常把它们匆匆晒上几个太阳,挂在风中凉干,日子一久,腿肉红得如火,由此大家都叫它“火腿”。从色泽,到味香,无不诠释了流传千古的特色品味!

在饮食上,名人各有癖好。明代戚继光喜吃猪头,在他卫戍关外时,为了过一过猪头瘾,不惜派快马手,长驱北京的抄手胡同,专买那里的华家猪头。

吃是人的本性。当看到有好吃的东西,会不自觉的流露出贪婪的样子。春秋时郑国的公子宋食指动时,必尝异味,当他晋见国君郑灵公时,食指大动,恰巧郑灵公在吃大甲鱼,公子宋以为会请他吃,郑灵公故意不给,用以表示所谓,食指大动并不灵验。公子宋大怒,伸手到锅子里沾起肉汁尝了一下,扬长而去。

郑灵公也大怒,准备杀他,结果反断送残生,被公子宋所杀。

过午不食还是一日三餐,要因人而异,每天工作轻松,日常对体能量需求不大的人,逐渐养成过午不食,只要身体无碍,吃多吃少均衡饮食,自己感觉好就行。

吃是人们联系感情、社交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饮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俩人见面“吃了吗?”口头语,不是白来的……

3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国君   如火   食指大动   火腿   大怒   饥饿   三餐   猪头   公子   午餐   晚餐   早餐   乐观   中午   态度   晚上   美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