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治疗血栓性静脉炎的一点经验

血栓性静脉炎,是指静脉内腔的炎症,同时伴有血栓形成,发生于浅层静脉者,称“浅静脉炎”, 发于深层静脉者,称“深静脉炎”。 浅静脉炎,相当于中医的“脉痹”、“恶脉”证;深静脉炎,相当于中医的湿热下注或牌虚湿盛的下肢肿胀。

本病多因感染湿毒,以致气血瘀滞,脉络失和所致。分为湿热结聚证和脾虚湿聚证。

1,湿热结聚证

此证多由持久劳作,臂、腿热盛,复为湿冷所侵,湿热相搏,气结筋中,血瘀络阻所致。

证见:小腿或小臂局部红肿疼痛,状如索条或成块成片,触痛拒按,重者沿静脉走向有多处条索状肿块,可伴有恶寒发热,心烦不眠。 湿盛者,可见患肢肿甚,皮红光亮,或有瘀斑,舌质暗,苔白腻,脉弦数或紧数。

治法:清热利湿,活血通络。

方药:萆薢,牡丹皮,紫花地丁,忍冬藤,牛膝,当归尾,赤芍,泽兰,丹参, 黄柏,防已。

随证加减法:

肿胀显著者,加土获苓:

发于上肢者,加姜黄,川芎:

发于下肢者,加木瓜:

疼痛重者,加乳香、没药:

久病气虚者,加党参,黄芪。

2、脾虚湿盛证

此证是因脾胃素虚,牌虚则不能运化水湿,水湿凝聚于下,与气血互结,阻塞经脉所致。

证见:静脉肿硬,皮肤呈暗褐色,患肢发凉,可有不同程度的肿胀,以指压之,不留凹痕,并且沉重疼痛,行走困难,身倦乏力, 舌苔薄白成白腻,脉沉细或沉弱。

治法:健脾渗湿,活血化瘀。

方药:黄芪,党参,鸡血藤,丹参,川牛膝 ,炮甲珠。生薏仁,茯苓皮,车前子,姜皮。

随证加减:

患肢发凉,肤色紫暗者,加桂枝,炮附子;

患肢发热,肤色潮红者,加金银花,紫花地丁;

见有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者,加神曲,砂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7

标签:车前子   静脉炎   黄柏   紫花地丁   牛膝   方药   党参   丹参   黄芪   湿热   下肢   血栓   气血   静脉   肤色   疼痛   经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