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一点经验


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多是由急性肾炎失治迁延,或急性期症状不明显,缓慢发展而成。属于中医学“水肿”和“虚劳”之证。

此证是由于肾病日久,正气渐虚,水肿迁延不退;或因劳倦、感冒、饮食不慎等原因,诱致水肿反复发作,脾肾调节水液功能失常,而致寒湿伤阳,脾肾阳气日虚;或阳损及阴,耗伤肝肾阴血,终致五脏失养,阴阳气血俱亏,转归为虚损重证。

[诊断要点 ]

1、过去可有急性肾炎或水肿的病史;

2、临床表现可呈多样性,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为其基本临床表现

3、常有腰酸、头晕、神疲乏力、食欲不振、面色苍白或萎黄等全身症状

4、临床常见类型:

(1)肾病型:此型以迁延性浮肿与大量蛋白尿,以及血浆蛋白降低为主症:

(2)高血压型:此型以血压升高为主症;

(3)混合型:此型兼有以上二型的特点;

(4)隐匿型:此型一般无特殊自觉症状,但尿常规检查有少量蛋白质或红细胞、管型。

[辨证施治]

慢性肾炎临证上,根据其病因病机,可分为脾虚湿困型、脾肾阳虚型和肝肾阴虚型三种主要证型。

1、脾虚湿困证

此证多是由于劳倦太过,或饥饱不调,而伤及脾阳,脾不健运,则致水湿内停,水湿的停滞,又反过来影响牌的运化,以致水湿停聚,泛于肌肤而为水肿。

证见:面黄,腹胀,肢体浮肿,饮食减少,胃脘满闷,大便溏泻,口粘不渴,或渴喜热饮,小便混浊,色黄短少,舌淡, 苔白腻,脉濡缓。

治法:温运脾阳,行气利水。

方药:厚朴,白术,木香,草果,木瓜,槟榔片,白茯苓,炮附子,炮姜,炙甘草,生姜,大枣。

随证加减法:

表虚,汗出、恶风、身重者:加黄芪, 防风,防已;食少便溏者,加党参。

2、脾肾阳虚证

此证是由于房劳过度,肾气内伤,肾阳不足,命门火衰,火不生土,则脾阳失运,而使脾肾两脏阳气俱虚,以致水湿停聚,泛溢肌肤,形成水肿。

证见:浮肿不太明显,或反复迁延不退,腰腹下肢为甚,面色晦暗,腰酸膝冷,畏寒,饮食不化,小便不利,舌淡胖嫩,苔白腻,脉沉细无力。

治法: 温肾健脾,通阳利水。

方药:制附子,肉桂,熟地1,山萸肉,山药,茯苓,泽泻,干姜,白术,仙茅,仙灵脾,杜仲,菟丝子,鹿角胶(烊化)。

3、肝肾阴虚证

此证是由于久病由阳损及阴,肝肾同源,肾阴亏则肝阴必亏,肝阴亏,又进一步影响肾阴更亏, 而致肝肾之阴俱亏,而成虚损之证。

证见: 浮肿不重或无,眩晕头胀,视物不明,耳鸣,咽干口燥,五心烦热,或有盗汗,遗精,小便黄,舌红少苔,脉细弦。

治法: 滋养肝肾。

方药:制首乌,生地,枸杞子,桑寄生,磁石,牡蛎,白蒺藜,菊花,丹皮,茺蔚子。

随证加减法:

心悸,失眠者:加茯神,炒枣仁;

小便量少,而黄赤灼热者:加知母,炒黄柏;头晕胀痛甚者:去菊花、磁石,加夏枯草,钩藤,石决明;见有浮肿者:去炙首鸟、菊花、白蒺蔡、磁石,加车前草,茯苓,泽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劳倦   泽泻   蛋白尿   附子   慢性肾炎   方药   白术   加减法   阳气   茯苓   磁石   高血压   水肿   症状   菊花   经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