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一点理解


腰椎间盘突出症,全称应为“腰椎问盘破裂、髓核突出症”。中医辨证,将此病称为“腰腿痛”,或“闪挫腰痛”。俗称“闪腰岔气”。 其病因病机,一方面是由于闪、挫、跌仆等意外(此为外因)造成腰部关节、筋骨的损伤:另一方面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虚损劳伤,造成肝肾亏损(此为内因)。肝藏血,主筋:肾藏精,主骨。肝肾亏损则筋骨、关节失却濡养而枯萎,不能活利,以致其坚韧程度与承负之力减弱,这样则很易受到损伤。

腰椎问盘突出症患者,大多都有较明显的外伤史。如扛、拾、提、举重物时突然的重心偏移或转侧、弯屈腰身时突受外力所致。甚至于在不经意之间,如突发的咳嗽,喷嚏而引发腰部的关节,筋骨损伤,以致腰部之经络循行受阻而郁闭,经络郁闭则气血凝滞。

[诊断要点]

1.大多数患者都有较明显的腰部外伤史;

2.有比较典型的临床表现;

3.强迫体位:

(1)跛行(由于患侧下肢吃重时会使疼痛加剧):

(2)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前曲度减小,消失或略显后弓;

4.腰椎间盘突出处的椎体间隙、 棘突、椎旁有深部压痛及叩击痛,用力按压痛点,可加剧下肢放射痛:

5.患侧腰肌呈保护性僵硬:

6.患侧下肢直腿拾高试验阳性(小于30度);

7.肌力减退和肌萎缩:

腰5神经根受压,可使伸拇指肌肌力减退;腰3或腰4神经根受压,则股四头肌肌力减退;

8.下肢腱反射异常:

腰3或腰4神经根受压,同侧肌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腰5神经根受压,胫前反射减弱;

骶1神经根受压,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9.皮肤感觉减退:中央型腰间盘突出,压迫马尾,可出现双下肢后侧及肛门周围的鞍区感觉障碍,肛门皮肤反射消失,括约肌松弛;

10.影像检查:腰部“CT”、”核磁”检查,对本病的确诊率极高,而且方便、快捷无痛楚。

证见:患者大多于负重、提举重物、弯腰劳作或闪、挫、跌、仆后,“扭腰”,随即感到臀部及大腿后侧剧痛,疼痛由臀部后侧沿大腿后外侧,向小腿外侧及或足跟部放射,牵引掣痛。“举身不能俯仰,动摇难以转侧",动则痛甚、咳嗽、喷嚏、迸气都能使疼痛加剧。严重者,还会出现小便困难的症状。轻症者可有好转和间歇期,但往往稍受外力即可发作而导致卧床不起(患者往往自述有反复多次的扭腰史)。

治疗:

1.急性期及慢性期急性发作时,应绝对卧床休息最少一周以上。 慢性期亦不宜负重、提举、跳跃和快行,以免加重损伤和影响损伤的修复。

2、治法。

治法的主要原则是:活血行气,舒筋通络,强腰健肾。

方药:当归尾,赤芍,桃仁、杏仁,申姜,自然铜,木香,槟榔,杜仲,补骨胎,八角茴香,续断,泽兰,制乳香、制没药。(具体用量请咨询专业医生)

对于本病的治疗,笔者不主张使用牵引、按摩和手术摘除髓核等方法。因为牵引和按摩一般只能缓解症状,而对损伤的修复无多大帮助,故不能彻底根治此疾,并且如果手法、力道掌握不当,还容易进一步加重损伤。手术摘除髓核,用胶原溶解酶融掉髓核,虽然能立即解除神经根的压迫,而消除症状,但可能为髓核再生或其它原因,复发率相当之高(临床统计数字可说明这一点)。注:以上说法,仅为笔者一家之言,见仁见智,诚望诸君自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郁闭   腰椎   下肢   重物   肛门   经络   腰部   筋骨   损伤   关节   反射   症状   患者   疼痛   神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