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外敷 缓解脑中风后腿疼 僵硬

阿公是2014年中风脑出血的,手术后,右腿还能稍微走动,右手是基本上不能动,右手没法自己吃饭,嘴巴歪了,说话是一个字也听不清楚。


出院后,阿公每天的主要事情就是走路,每天吃完饭就出去走路,走走累了休息会,然后接着走,走路的同时手上会拿着康复球不停的捏转。


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大半年,走坏了好多双鞋子。阿公基本上说话能听清楚了,右手能简单活动了,能自己吃饭了。


现在,已经过去6年了,阿公自我生活是完全没有问题了,出门时,我们不说,没人看出来阿公曾经脑出血过。


中药外敷 缓解脑中风后腿疼 僵硬

阿公对身体的恢复也很满意,就偶尔会说,腿经常会有点僵硬,有时会觉得腿特别凉,会有点疼。


这样的情况是因为腿部经脉痹阻,气血凝瘀的缘故。


这几年每年也会找中医生当面给阿公开方子调整一段时间,但腿部的情况依然没有再改善过。


去年开始,我让阿公每天做些简单的瑜伽动作,坚持了一年,阿公说腿明显感觉僵硬好多了,不会很紧绷了,疼痛也减少了。开始是我每天盯着阿公做,后来阿公自己每天很自觉的做。


中药外敷 缓解脑中风后腿疼 僵硬

前段时间看书时,无意中看到对针对脑中风后外敷的药方,我给阿公试用了几天,前两天身体太大没感觉,就不愿意敷。第三天阿公身体有了反应。


按阿公的话说:脚能感到热了,以前是脚是感觉不到的,这个热感从脚一直延伸到大腿,整个腿里面都感觉到热量来回流动。


第四天早上和我说,晚上睡觉,腿能伸直睡了。以前无论是开空调还是电热毯,都是弯曲蜷缩着睡的。现在没有开空调,没有电热毯,腿都是伸直睡的。


阿公很激动,因为他这几年腿都没感觉到热了,睡觉一直都是蜷缩着的。之后每天就自己敷中药。


中药外敷 缓解脑中风后腿疼 僵硬

我当时把阿公敷腿的情况发在了朋友圈,好多朋友来帮父母问,那就整理下,分享大家,因为书中是分了左右腿不同方子的。


《麻瑞亭治验集》本身不遂及偏枯,可用外熨法。

右半身不遂,用黄芪 云苓 附子 生姜。

左半身不遂,用首乌 云苓 桂枝 附子。


研末布包,热熨患侧肢节。药气透彻,则寒湿消退,筋脉柔和,肢节自利。或用布巾将药包裹,置于患侧肢节,外用暖壶熨之。


三四次后,药之气味渐尽,另换新药。久而经络温畅,全身汗出,气息非常,胶粘入饴,则肢节柔和,屈伸如意矣。


中药外敷 缓解脑中风后腿疼 僵硬

阿公是右腿不舒服,我们用的就是生黄芪 生茯苓 生附子 生姜,书上没有写克数,找到罗大伦老师说过:各20克。就用了这数量。


药磨成粉后,用了布包起来,因为要更换药粉,我就用布四周包起来后,用别针固定。然后在炭炉上慢慢烘烤热,敷在腿上。不热了就换个布包。


阿公每天差不多敷90分钟左右。坚持敷了12天。(因为只备了12天药)阿公决定休息几天,然后再接着敷。


中药外敷 缓解脑中风后腿疼 僵硬

别针固定布包更换药材很方便。不过别针是金属的缘故,有时炭炉上烤的太热了,阿公会觉得太烫,后来就换成了布袋。


外敷的方子,有需要的可以试试。书中也有内服的方子,阿公因为好多年了,就没用内服方子,若是有需要的,可以看看这本书,把方子找个中医生当面指导后服用。


另外大家也经常问阿公病后的饮食和药物调理,阿公一直吃的是医生当初开的降压药,每天一粒。


脑出血后第二年开始有吃三七粉,每天吃1-2克。三七粉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帮助阿公体内的瘀堵畅通。吃了2年多,阿公不愿意吃了,就停止了。


之后一直吃的是灵芝孢子粉,每天2克。灵芝孢子粉主要养心肝肺功效,对心血管疾病有很好的作用,也能增强免疫力。阿婆是一直吃灵芝孢子粉的,后来阿公也跟着吃了。阿公吃后的反应是以前是4-5天排便一次,现在是一天一次排便。其他没看出变化。


三七粉和灵芝孢子粉,都只能是给大家参考,不一定适合每个人。


中药外敷 缓解脑中风后腿疼 僵硬

阿公的饮食变化主要是吃的少盐了,蔬菜水果多了,尤其是水果。以前阿公是非常不爱吃水果,现在是每天都会吃些水果。


这几年阿公的调理关键,还是在于运动,每天坚持慢走,活动身体,下雨不能出门走动了,也会在家来回走。


适当的运动,可以使身体的健康得到更多的保护,也会让多种慢性疾病的患病风险会进一步降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0

标签:炭炉   附子   半身不遂   方子   脑出血   电热毯   阿公   黄芪   别针   右腿   生姜   僵硬   右手   中药   脑中风   身体   医生   情况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