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穴中的特定穴五输穴

特定穴是指十四经中具有特殊治疗作用,并按特定称号归类的腧穴。可分为十类,即主要分布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五输穴、原穴、络穴、郄穴、下合穴、八脉交会穴,在背腰和胸腹部的背腧穴、募穴,在四肢、躯干部的八会穴以及全身经脉的交会穴。

五输穴是指十二经脉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5个特定腧穴,即井、荥、输、经、合。简称“五输”。是一系列穴,不是单一的某个具体的穴位,类似于村、乡、县、地区、省这样级别的设置,而不是指具体的某一个。古人把经气在经脉中运行比作自然界之流水,认为具有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的特点。五输穴从四肢末端向肘膝方向依次排列。“井”,意为谷井,喻山谷之泉,是水之源头。井穴分布在指或趾末端,为经气初出之处。“荥”,意为小水,喻刚出的泉水微流,荥穴分布在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前,为经气开始流动之处。“输”,有输注之意,喻水流由小到大,由浅渐深;输穴分布在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后,其经气渐盛。“经”,意为水流宽大通畅;井穴多位于腕踝关节以上之前臂、胫部,其经气盛大流行。“合”,有回合之意,喻江河之水回合如海;合穴位于肘膝关节附近,其经气充盛且入合于脏腑。

每条正经都有井、荥、输、经、合五个输穴,故五输穴全身共有60个。分别是:

井穴:少商(肺)、商阳(大肠)、厉兑(胃)、隐白(脾)、少冲(心)、少泽(小肠)、至阴(膀胱)、涌泉(肾)、中冲(心包)、关冲(三焦)、足窍阴(胆)、大敦(肝)。

荥穴:鱼际(肺)、二间(大肠)、内庭(胃)、大都(脾)、少府(心)、前谷(小肠)、足通谷(膀胱)、然谷(肾)、劳宫(心包)、液门(三焦)、侠溪(胆)、行间(肝)。

输穴:太渊(肺)、三间(大肠)、陷谷(胃)、太白(脾)、神门(心)、后溪(小肠)、束骨(膀胱)、太溪(肾)、大陵(心包)、中渚(三焦)、足临泣(胆)、太冲(肝)。

经穴:经渠(肺)、阳溪(大肠)、解溪(胃)、商丘(脾)、灵道(心)、阳谷(小肠)、昆仑(膀胱)、复溜(肾)、间使(心包)、支沟(三焦)、阳辅(胆)、中封(肝)。

合穴:尺泽(肺)、曲池(大肠)、足三里(胃)、阴陵泉(脾)、少海(心)、小海(小肠)、委中(膀胱)、阴谷(肾)、曲泽(心包)、天井(三焦)、阳陵泉(胆)、曲泉(肝)。

在362个经穴中,常用穴占1/3左右,而五输穴就有60个,是最为常用的要穴,为古今医家所重视。临床上五输穴可用于(但不局限于)以下病证如井穴治疗神志昏迷;荥穴治疗热病;输穴治疗关节痛;经穴治疗喘咳;合穴治疗六腑病症等。

掌握五输穴的概念和归类,对指导针灸的选穴有重要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3

标签:阳谷   小海   然谷   曲泉   阳陵泉   商阳   心包   膝关节   小肠   经脉   穴位   膀胱   大肠   水流   关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