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气一败,人难回天!“大病”之人,这样做补胃阳生胃气

胃气一败,人难回天!“大病”之人,这样做补胃阳生胃气

重疾猛药最伤胃气,胃气一败,人难回天!中医认为,胃气衰败是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胃气一败,人难回天!“大病”之人,这样做补胃阳生胃气


《黄帝内经》:“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亡”。这话该如何理解呢?首先我们得了解“胃气”究竟指的是什么?


一、何为胃气


胃气,也就是中气,是指胃中运化水谷之精气。胃气指胃的气机,胃气是指脾胃的消化功能。如同肝气、心气、脾气是指肝、心、脾的功能一样,胃气即指胃的功能。《素问。经脉别论》“五脉气少,胃气不平,三阴也”中的“胃气”即指此义。


胃与脾互为表里,脾升胃降,协同完成饮食运化、精气血津液生成和转化、濡养五脏六腑和四肢百骸等功能。


胃气一败,人难回天!“大病”之人,这样做补胃阳生胃气


胃气至少有两种含义:一指脾胃对饮食水谷的消化功能;二为人体生气赖以充养的源泉。


所以说,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胃气为生命之本,不管是何种疾病,在调理过程中应时刻注意保护胃气。


二、胃气一败,回天无力


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


有人认为,胃气就是饥!饿!感!这个说法从某些方面来说是有道理的。


《临证指南医案》指出:“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此百病之大纲也。故诸病若能食者,势虽重而尚可挽救;不能食者,势虽轻而必致延剧。”


从临床来观察,不管是轻病还是重病,一定要打开病人的胃气,让病人产生饥饿感。有吃饭的欲望,这是恢复胃气的关键,也是避免死亡的关键。


胃气一败,人难回天!“大病”之人,这样做补胃阳生胃气


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也主要指胃气的存亡盛衰。前贤讲“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反之,亦可说:顾护胃气,则人不死。


以现在疫情下的肺炎为例,病情发展到晚期,病人正气很弱,邪气炽盛。此时与其致力于缓解症状,滥用重剂,不如谨慎用药,多顾护胃气。胃气一败,如何回天?


如何避免用药伤损胃气?


《中国医学大辞典》说胃气:

“无论治何疾病,皆宜首先保护,而虚证尤 甚。故益阴而远苦寒,益阳宜防泄气。其他内外诸病应投药物之中,凡与胃气相违者,概宜慎用。”这话说的非常清楚。


还是以现在疫情下的肺炎为例,在肺炎病情危重时,即属正虚,此时当汲汲保持胃气,当忌用苦寒、泄气、燥散、通下、消导等药物,因为这些药物皆有伤胃之弊端。


胃气一败,人难回天!“大病”之人,这样做补胃阳生胃气


三、艾灸补胃阳,生胃气


中医认为,“十个胃病九个寒”,“胃喜暖恶寒”,胃对温度十分敏感,最怕寒邪。


而艾属辛热,灸之可补益胃阳,生发胃经经气,特别适合“老胃寒”以及各种胃病患者。


胃气一败,人难回天!“大病”之人,这样做补胃阳生胃气


通过调治,让脾胃达到器质和功能平衡,脾胃强大了,就会“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调理脾胃的取穴:中脘穴、肚脐、足三里,这3个穴位是主穴,年老体弱者可以加上大椎穴、肾俞穴。


胃气是人赖以生存的根气,胃气强,则气血冲旺,五脏和调,精力充沛,病邪难侵,可祛病延年。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调养胃气。


点击“了解更多”学习中医 ↓ ↓ ↓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黄帝内经   益阳   百骸   苦寒   精气   脾胃   气血   肺炎   疫情   胃病   正气   大病   病情   病人   中医   功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