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篇,把肝阳化风给你讲明白了,你就知道怎么镇肝阳、平肝风

在脏腑辨证中,有些脏腑的某些特定证候往往不是单一存在的,而是一个证候群。

比如说,肝风内动证,这个证型就不是一个单一的证候,而是一个集合了肝阳化风、热极生风、阴虚动风、血虚生风四种证型的证候群。

但是肝风内动还包括四个证型,虽然都各有特点,但是它们都有"眩晕欲仆、震颤、抽搐等动摇不定症状"的共同特点。

肝风内动这种证型是肝病辨证中最为庞杂的一个,而且里面四个证型都需要细细辨别,在医书上常常将肝风内动的四种证型都集中在肝风内动证型里,但这里我们要将肝风内动的四种证型分别独立出来,主要的说说肝风内动之肝阳化风证。

肝阳化风其实是由肝阳上亢演化而来的,因为肝阳亢逆到无法制约的情况,而出现了肝风内动的情况。

为什么会出现肝阳亢逆无法制约的情况呢?

这其实是因为肝肾之阴出现了长期的亏损,这样导致肝阳无法沉潜,肝阳如果长期得不到滋润,无法沉潜,随着上亢的势头疯狂暴发,就形成了这种肝阳化风的证候了。

一般来讲,肝阳化风证常以眩晕欲仆,头摇而痛,项强肢颤,语言謇涩,手足麻木,步履不正,或卒然昏倒,不省人事,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舌强不语,喉中痰鸣等为典型症状,在舌脉上常以舌红苔白或腻,脉弦有力为辨证要点。

肝阳化风证的形成与平时本身就具有肝阳上亢证是分不开的,而且可以说肝阳化风证是肝阳上亢证的升级版,由于肝阳的亢进过度,导致肝阳化风,肝风内旋,上扰头目,于是就会出现眩晕欲仆或者头摇而不能自自我制约的症状;人体气血随着风阳上逆,壅滞络脉,就会出现头痛的症状;风阳动摇,筋脉挛急,就会出现脖子僵硬、肢体震颤的症状。

由于肝经络舌本,所以风阳扰动络脉,就会出现语言謇涩的症状。肝肾同源,肝肾阴虚,筋脉失养,就会出现手足麻木的症状。

肝阳化风证是一种上实下虚的证候,风动于上,阴亏于下,上面盛而下面虚,所以就会出现步履不正、走路不稳的症状,由于肝阳过度亢进,就会出现灼液成痰,然后风阳裹挟着痰邪上扰清窍,就会出现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的症状;风痰流窜脉络,经气不利,就会出现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的症状;痰邪阻塞舌根,就会出现舌体僵硬、不能言语的症状;痰邪随着风邪上升,停聚在喉中,就会出现喉中痰鸣的症状。

那么,肝阳化风证应该怎么辨证选方呢?

依然可以选用治疗肝阳上亢的方法,比如平肝熄风、补益肝肾的天麻钩藤饮。

原方由天麻、川牛膝、钩藤、石决明、山栀、杜仲、黄芩、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朱茯神组成,水煎服,每日2~3次。

在临床中可以根据病情需要,酌情加入生赭石、生龙骨、生牡蛎、生龟板、生白芍、 生麦芽等中药。

天麻钩藤饮适合肝阳上亢证和肝阳化风证,配伍也比较独到,尤其是天麻与钩藤这个组合,主要起到清热平肝、息风定惊的作用,在全方起到君药的作用;石决明和牛膝这两味药,也是一个组合,由于肝阳亢逆的邪气是上升的,而这两味药的作用就是平肝潜阳、引邪下行,共为臣药;栀子、黄芩清肝泻火,杜仲、桑寄生补益肝肾,夜交藤、茯神养心安神,益母草活血利水,共为佐药。

如果说这个方子里非要有一味使药的话,那就是作为臣药的牛膝,能够引药下行,使邪气从下而出。

肝阳化风证是中医里一种说法,很多人不理解,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导致投医无门,调治无效。今天把这些中医的知识总结出来,供大家来对照自己。如果怀疑自己证属此类,也不要急着应用,一定要在专业中医师的辩证指导下,确认无误之后再进行运用,切勿擅自服用,以免耽误病情。毕竟,中医讲究辩证施治,一人一方,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自己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石决明   桑寄生   牛膝   益母草   筋脉   半身不遂   黄芩   组合   补益   杜仲   歪斜   脏腑   天麻   不省人事   症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