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不用怕,中医疏肝健脾,祛湿化痰,避开脂肪肝、消的快

近几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多坐少动的工作方式和社交应酬活动的增多,使营养过剩的现象日趋严重,脂肪肝的发病率正在节节上升。据有关资料显示,适龄人群中约有10%、白领人群中高达30%的人士患有不同程度的脂肪肝。

脂肪肝不用怕,中医疏肝健脾,祛湿化痰,避开脂肪肝、消的快

脂肪肝的危害

脂肪肝对人体的危害,首先是脂肪肝使脂类的代谢、运转、能量转化发生障碍,能量代谢紊乱,机体免疫功能大大下降。

中度脂肪肝者可有食欲减退、消化不良、恶心、腹胀、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还可有出鼻血、牙龈出血,女性月经不调或闭经,男性性功能减退等症状。

如果脂肪长期在肝内过度蓄积,肝脏血液供应、氧气供应及自身的代谢受到持续影响,就会造成肝细胞大量肿胀,炎症浸润及变形坏死。一旦肝脏有纤维增生及假小叶形成,就成为肝硬化。

一旦发生肝硬化,其预后与门脉性肝硬化相同,即预示着腹水、静脉曲张、消化道大出血。个别患者会发生脂肪栓塞,甚至出现急性重症肝炎 肝炎或暴发性肝功能衰竭而危及生命,部分肝硬化患者会转化为肝癌。

中医如何认识脂肪肝?

脂肪肝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肝脏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近年发病率日趋上升,属于中医"积聚"、"痰浊"、"胁痛"等范畴。

病位在肝脾两脏

肝藏血,主疏泄,脾统血,主运化,血之运行上下赖于脾气之升降,脾之生化气血依于肝气之疏泄,两脏相互依赖,木具疏土之职,土有培木之德。

脂肪肝的病因病机一是饮食不节,酗酒过度或过食肥甘,或因肝炎病后调摄失当,使脾失健运,痰湿内生,蕴成湿热,熏蒸肝胆;二是情志失调,肝郁失疏,气滞血瘀,木乘脾土,最终引发肝脾失和、气血失和、升降失常,导致气滞、痰湿、瘀血互结,积于胁下,日久成病。

脂肪肝不用怕,中医疏肝健脾,祛湿化痰,避开脂肪肝、消的快

总之,脂肪肝的病机主要为肝脏疏泄之性不能畅达,木郁脾土,气血逆乱,升降之机受阻。

"六气相应,无不化生,化生之机,表里出入,升降上下,清气上升,浊气下降,则脏腑安和"。脂肪肝病位多在于肝脾两脏,病机关键为肝郁脾虚,脏腑不和,病理变化重在气滞、痰瘀、湿热互结。

治法立足和解

鉴于脂肪肝主要表现为肝郁脾虚,升降之机受阻而导致的气滞血瘀,痰湿瘀阻诸证。

故临证应以疏肝理脾,和调升降为主要法则。采用和解法治疗肝脏病症,可顺应肝"木郁达之"的特性,以和调肝胆升降之机,使气血运行畅达,复肝脾生化之常态。

和解法的提出,本源于《伤寒论》中少阳病柴胡证。

和解法可和解少阳以治寒热往来于外,可调和肠胃以治寒热相搏于中,可调和肝脾以治土木不和之证。临证治肝胆疾病,常可以小柴胡汤加减辨治。

《医学心悟》讲到:"有清而和者,有温而和者,有消而和者,有补而和者,有燥而和者,有润而和者,有兼表而和者,布兼攻而和者,和之义则一,而和之法变化无穷焉"。

将和解法应用于肝脏病证的治疗,实际上是以"和为扶正,解为散邪"扶正祛邪并用的治疗法则来调"和"肝失疏泄所致的肝郁脾虚,土木不和之证,疏"解"气滞、痰瘀、湿热之邪。

可以说,现在由于饮食不节或者生活习惯不好患上脂肪肝的人越来越多,甚至开始低龄化。今天把这些中医的知识总结出来,供大家来对照自己。如果怀疑自己证属此类,也不要急着应用,一定要在专业中医师的辩证指导下,确认无误之后再进行运用,切勿擅自服用,以免耽误病情。毕竟,中医讲究辩证施治,一人一方,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自己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9

标签:化生   脂肪肝   中医   畅达   寒热   脏腑   解法   肝硬化   湿热   肝胆   气血   肝炎   肝脏   脂肪   不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