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障碍老人大喊大叫,是想表达什么呢?

认知症老人朱伯伯喊叫不停,邻居频繁投诉扰民,家人心烦意乱又束手无策。

几经周折,来到诊室,儿子满脸疲惫的说“痴呆治不好我们也知道的,现在只要让他不叫就行了,天天叫,叫的我头疼,血压都高了,邻居还投诉说扰民,有啥办法呢”。

朱伯伯为什么发出这些叫声呢?作为照顾者,又该怎么办呢?

这是认知障碍常见的行为症状—激越。激越是指病人在混乱的精神状态下出现的不合理的语言、语调或运动活动。认知障碍病人激越行为的发生率可达50%~80%,尤其在疾病晚期和养老机构中更为普遍。

中重度认知障碍病人认知功能紊乱,导致其应对外界压力的能力丧失,更容易出现尖叫、打人等激越行为。

多数激越行为提示患者感觉不舒适或不满意。如随意改动病人心爱之物的放置位置,随意中断病人的娱乐活动等。

认知障碍老人大喊大叫,是想表达什么呢?

最常见的激越行为是身体非攻击行为,如重复动作(在床上摇晃身子、敲打物体)、徘徊、随意走进他人房间并认定别人的房间为自己的房间,随意取用他人物品等。在攻击性行为中抓别人最为常见,多发生在生活护理或侵入性操作中,如更换衣物、洗澡、料理大小便、静脉穿刺时。在言语性激越行为中最为常见的是发出异常的声音和喊叫,如重复发出“哎”或“啊”的声音。

这些激越行为困扰了认知障碍老人的家庭 ,常常是这些老人住院治疗的指征之一 。

喊叫行为是老年痴呆病人经常出现的激越行为之一 ,也是临床护理中最棘手的问题,它不仅严重困扰了其他共同居住者和照顾者 ,而且也给老年人所在的家庭和机构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有研究认为,老年痴呆病人喊叫行为背后的意义主要涉及7个方面:

1.认知功能受限

有些严重痴呆老人存在语言沟通障碍 ,不能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只好通过喊叫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各种感觉和需要 。

认知障碍老人大喊大叫,是想表达什么呢?

2.应对能力下降

痴呆老人都伴有不同程度的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应对能力也随之降低,面对体内外环境中的各种刺激,他们通常不能有效应对,只好通过喊叫等方式来求助,而如果照顾者不能“get”到他们要表达的意思,忽视这些“噪声”,就可能会到导致这些老人不停地喊叫。

3.表达需求

有研究发现 ,几乎所有的痴呆老人会因各种需求未被满足而发生喊叫行为 。这些喊叫行为传递的需求信号包括生理因素 (如饥饿 、口渴 、 大小便、睡眠障碍等)和心理因素 (如幻觉、恐惧、渴望自主性 、 更换电视节目、需 要 得 到 亲人的关心以及想看 到自己的亲人等 )。

4.痛苦和不适

大多数老年痴呆病人会因为生活习惯改变 、寒冷 、热、疼痛 、周围环境中的噪声和肢体被限制、各种治疗或护理措施等感到痛苦和不适而喊叫。

认知障碍老人大喊大叫,是想表达什么呢?

5.缺乏安全感

很多痴呆老人会因环境改变 、照顾者的某些行为和照顾者变换等 ,导致其失去安全感而喊叫。

6.情绪的宣泄

有些痴呆老人可能伴有幻觉,导致恐惧、烦躁;有些老年痴呆病人一旦无聊 、不满或者生气了就大声喊叫。如有位痴呆老人,喜欢出去逛,但家属担心其走失和迷路,不让其外出,他就会一直叫,但如果此时有人陪他打桥牌,他就不叫了。

7.具有多重性 、情景性和阶段性

照顾者普遍反映这些痴呆老人并不总是因为某一种意义而喊叫 ,他们的喊叫会因为具体情景的不同而表达出多种意义。痴呆老人尚存的记忆大部分是远期记忆为主 ,当他们面对的刺激超越他们的应对能力时会激发他们的早期记忆中那些寻求母亲保护的应对方式 ,在他们的世界里他们就是一些需要妈妈照顾和保护的 “老 小 孩 ”。如有位痴呆老奶奶称医生护士为“妈妈”,会突然伤心痛苦大哭,问其为啥哭,称“他打我”,原来在她年轻的时候曾频繁遭遇家暴,并因此离婚。喊叫多因痴呆老人的个体状况而具有阶段性。当老人的身体状况稳定时 ,他们的不适和痛苦也随之减轻 ,因此喊叫的次数会减少 。当他们的病情加重 、痛苦和不适得不到缓解时 ,他们的喊叫次数会增多 。此外 ,随着他们认知功能的损害加重 ,他们有可能感知不到自己的各种需求和不适 ,这时他们的喊叫也会逐渐减少 ,最终会整日卧床、不言不语不动。

认知障碍老人大喊大叫,是想表达什么呢?

怎么处理? 请看下面几点

1. 不能强行约束或不管 老人的激越行为可能会被照顾者置之不理、使用约束带、隔离及虐待等措施处置,但是这些处置通常是无效的,且严重影响了老人的生活质量。

2. 多理解其背后的意义 为保证干预的有效性,对认知障碍老人的喊叫行为进行干预应该基于理解老人的喊叫行为背后的意义。虽然他的认知功能下降,但是他们通过这些喊叫行为表达了自身的各种需求、不适、安全感、意愿及情绪等,照顾者应用耐心、理解的态度正视这些痴呆老人的喊叫行为 ,应努力反思老人喊叫行为的本意 ,及时满足老人的各种需求 ,减轻不适 ,从而增加和老人沟通的有效性 。

3. 及时找专业诊疗或者照护机构 当非药物干预无效时,则需要转诊至老年精神科使用药物干预以减轻照护者的负担和困扰。常用的药物包括改善认知功能药物、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药物、心境稳定剂。在使用药物治疗的过程中,要密切观察老人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适时调整剂量。

(作者:鲍丽)

参考文献

[1]BradleyS,DeBellisAM,GuerinPB,etal.Re-enactedcasescenari- osdemonstrateperson-centredcareindementiaforundergraduate health-carestudents[J].EducGerontol:AnIntJ,2010(36):1-15.

[2]PieperMJC,vanDalen-KokAH,FranckeAL,etal.Interventions targetingpainorbehaviourindementia:asystematicreview[J]. AgeingResearchReviews,2013,12(4):1042-1055.

[3]陈妮,程云,胡三莲.住院老年痴呆病人喊叫行为背后意义的民族志研究[J].护理研究,2013,27(32):3610-3614.

[4]王丹丹,苗秀欣,董玉珍,蒋家翔,刘海燕,郭小靖.老年中重度认知障碍痴呆病人激越行为的质性研究[J].护理研究,2018,32(01):108-109.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20

标签:认知   障碍   老人   激越   痴呆   不适   药物   病人   随意   痛苦   意义   老年痴呆   需求   能力   功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