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孔子的衣着与事君之道,品儒家的仪式感

书语人间:每天10分钟,读懂1本好书,点击文章右边的「关注」,一起成长


从孔子的衣着与事君之道,品儒家的仪式感


大家好呀~


今天,我们继续来读「儒家经典」,四书里的《论语》



01.

衣着得体,

是对他人的尊重


君子不以绀緅饰,红紫不以为亵服。当暑,袗絺绤,必表而出之。缁衣羔裘,素衣麑裘,黄衣狐裘。亵裘长,短右袂。必有寝衣,长一身有半。狐貉之厚以居。去丧,无所不佩。非帷裳,必杀之。羔裘玄冠不以吊。吉月,必朝服而朝。

《论语·乡党第十》


这段话讲的是孔子对穿衣的讲究。


君子不以绀緅饰,红紫不以为亵服。

《论语·乡党第十》


绀,gan,4声,是深红色中透着红色;緅,zou,1声,青多红少,比绀更深。这两种颜色,因为在孔子生活的时期,都是丧服的颜色,所以不用它们来装饰袖子和领子的镶边。


亵,xie,4声,亵服是在家里面穿的衣服,也就是家居服,孔子不穿红和紫这两个颜色,因为颜色不正,又太花哨。


当暑,袗絺绤,必表而出之。

《论语·乡党第十》


当暑,夏天穿的衣服。袗,zhen,3声,单衣,絺,chi,1声,细葛布,絺,xi,4声,粗葛布。葛布是葛草纤维织成的布匹,凉快但很透,所以,孔子一定会在里面穿一件打底衫。


缁衣羔裘,素衣麑裘,黄衣狐裘。

《论语·乡党第十》


羔裘,代指黑色的羊皮大衣,麑,ni,2声,白色的小鹿,狐裘,狐狸皮做的衣服。


孔子冬天穿皮衣,皮衣里面有一件罩衣。


如果是黑色羊皮大衣,外衣就用黑色的,如果是白色麑皮大衣,外面就穿素色的,如果是黄色狐狸皮大衣,外面就用黄色的。


总之就是颜色要协调。


从孔子的衣着与事君之道,品儒家的仪式感


亵裘长,短右袂。

《论语·乡党第十》


亵裘,居家穿的皮衣,和出门穿的不一样。出门的袖子会做长些,穿着温暖;家里的右手袖子会做短一点,方便在家做事。


必有寝衣,长一身有半。

《论语·乡党第十》


睡觉时的衣服,长度是身高的1又1/2,把脚盖住。


狐貉之厚以居。

《论语·乡党第十》


居,这里是「坐」的意思。坐在狐狸毛坐的垫子上。


从孔子的衣着与事君之道,品儒家的仪式感


去丧,无所不佩。

《论语·乡党第十》


丧期过去以后,出门佩戴各种玉器、首饰,彰显身份;丧期里面,什么都不佩戴,以示对逝者的尊重。


非帷裳,必杀之。

《论语·乡党第十》


帷裳,是上朝或祭祀时穿戴衣服,按规矩要用完整的布料做,不可以剪裁;但如果不是,就一定要剪去多余的布料。


羔裘玄冠不以吊。

《论语·乡党第十》


羔裘玄冠在当时都是吉服,去吊唁、出席葬礼的时候,不可穿着去。


吉月,必朝服而朝。

《论语·乡党第十》


吉月,是每月朔日,农历初一。


周礼有「告朔」的规矩,天子冬季颁布下一年的日历与政令,诸侯领回来,供奉在祖庙,每月初一祭祀,确认这一年的安排,相当于每月例会,是国家的大日子。


因此,每到这天,孔子必定盛装打扮,去朝见国君。


从孔子的衣着与事君之道,品儒家的仪式感


读完前面的内容,有没有觉得古人的仪式感远比我们现代人要强得多。什么时候穿什么衣服,不穿什么衣服,都给安排得明明白白的。


正所谓,人靠衣装,佛靠金装,在合适的场合穿着合适的衣服,既是对自己的尊重,也是对他人的尊重,还是讲究些好。



02.

对上级保持敬畏


君赐食,必正席先尝之;君赐腥,必熟而荐之;君赐生,必畜之。侍食于君,君祭,先饭。疾,君视之,东首,加朝服,拖绅。君命召,不俟驾行矣。

《论语·乡党第十》


这里讲的是孔子对上级的敬畏


君赐食,必正席先尝之。

《论语·乡党第十》


国君赏赐的食物,孔子一定摆正坐席,郑重其事地品尝;品尝完后,再分给自己的家人、弟子品尝,这是尊君之赐。


君赐腥,必熟而荐之。

《论语·乡党第十》


如果国君赏赐的是生肉,那就一定要先煮熟了,献给祖先,然后再享用,这是荣君之赐。


君赐生,必畜之。

《论语·乡党第十》


如果国君赐给活物,一定要把它圈养起来,不杀害它,这是仁君之赐。


从孔子的衣着与事君之道,品儒家的仪式感


侍食于君,君祭,先饭。

《论语·乡党第十》


国君请吃饭,就取国君面前的食物先吃,就像是为国君品尝食物有没有问题一样,不敢以客人之位自居,还是把自己当做是「服务人员」。


疾,君视之,东首,加朝服,拖绅。

《论语·乡党第十》


生了病,国君前来探病,这是很大的殊荣。人躺在床上起不来,头也要朝东边,让国君站在西边的尊位上。


穿不了朝服,也要把朝服盖在被子上,把代表身份的「绅」放在上面,以示对国君的尊重。


君命召,不俟驾行矣。

《论语·乡党第十》


国君有事召见自己,传令一来,不等车准备好,马上就走,小步往前跑,在中途上车。


从孔子的衣着与事君之道,品儒家的仪式感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孔子是很尊重国君的,时时刻刻以国君为尊,不敢忘记自己为人臣子的身份,在礼崩乐坏的年代,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以上,便是今天的内容。


下一篇里,灵遥将继续为你带来《论语·乡党第十》的共读。


注:图片来自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文 | 武灵遥,一位践行着「日读书一本,日更文一篇」的职业读书人,更多好书拆解详见个人公众号:书语人间(syrjjy)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孔子   国君   葛布   儒家   狐裘   论语   朝服   乡党   皮大衣   赏赐   皮衣   袖子   衣着   仪式   穿着   食物   衣服   颜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