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的说话哲学:慎言、讷言、谨言

书语人间:每天10分钟,读懂1本好书,点击文章右边的「关注」,一起成长


儒家的说话哲学:慎言、讷言、谨言


大家好呀~


今天,我们继续来读「儒家经典」,四书里的《论语》



01.

慎言、谨言,

儒家的说话哲学


子曰:论笃是与,君子者乎?色庄者乎?

《论语·先进十一》


孔子说,人家如果对我言语诚恳,他就是真的君子吗?还是故作庄重的伪君子呢?


孔子为什么要说这个呢?人家如果对我都言语诚恳了,我还提防着别人是真情还是假意,那不是显得我不够君子吗?


我们要理解这句话,首先要明白何为「论笃」


论笃,是口无择言。


口无择言,和口不择言,并不是一个意思。口不择言,是「张嘴乱说」,口无择言,是「说出来的话,不加筛检,有一说一」。


儒家的说话哲学:慎言、讷言、谨言


口不择言,肯定是错的,但若随时口无择言,也不对。


正所谓「在其位,谋其政」,不该你去评价的事情,你不要去妄议,不该你去插手的事情,你不要去插手。


你一没有身在其中,也不知道真实情况是什么样的,所以,你给出的建议,可能不仅不能对别人产生积极的影响,还会给别人,给自己招来麻烦。


因此,我们说话的时候,要谨言,说自己该说的。


儒家的说话哲学:慎言、讷言、谨言



02.

过犹不及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

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论语·先进十一》


师,是颛孙师,是子张;商,是卜商,是子夏。二人都是孔子的弟子。


子贡问孔子,子张与子夏,谁更有贤德呢?孔子回答说,子张过了点,子夏又有些不足。子贡继续问,那还是子张比子夏更贤德了。孔子说,过头与不足是一样的,子张没有比子夏更贤能。


孔子的这番话,阐述的是儒家的中庸之道。儒家追求仁与礼,讲究过犹不及。《大学》的开篇有相同的论述,并刻意用了一个「止」字来强调这个道理。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于至善。

《大学》


儒家的说话哲学:慎言、讷言、谨言


子张与子夏二人,


子张学习很努力,很认真,很使劲,以至于经常有些过了,荀子讥讽他说,「禹行而舜趋,是子张之贱儒也」,恨不得举手投足都跟圣人学习;


子夏规模狭隘,常有不足,孔子便告诫他说,你要做君子儒,不要做小人儒。


儒家的说话哲学:慎言、讷言、谨言


孔子正是看到了两人都有不足的地方,所以在教育二人的过程中,才会有意识地抑其过,引起不及,让二人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以上,便是今天的内容。


下一篇里,灵遥将继续为你带来《论语·先进十一》的共读。


敬请期待吧~


注:图片来自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文 | 武灵遥,一位践行着「日读书一本,日更文一篇」的职业读书人,更多好书拆解详见个人公众号:书语人间(syrjjy)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儒家   荀子   论语   孔子   止于至善   说话   贤德   口不择言   过犹不及   诚恳   好书   君子   言语   哲学   先进   大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