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糖尿病知多少?别让认识误区“坑了”!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骤升,因其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已严重威胁到人类的健康,成为全世界的公共卫生问题。对于糖尿病的防治知识,有的朋友已经了解很多,但依旧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大家千万别让糖尿病毁于无知!

你对糖尿病知多少?别让认识误区“坑了”!

误区一:糖尿病因为糖吃多了

吃糖多了小心得糖尿病!类似的话在生活中不绝于耳。至今,没有任何科学证据表明日常吃糖的多少与患糖尿病有直接关系。

糖尿病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共同特征的代谢异常综合征,糖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极为复杂,至今尚未完全阐明,不同类型的糖尿病其病因不同,即使同一类型也存在差异。

绝大多数1型糖尿病是自身免疫性疾病,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参与其发病过程。目前,对2型糖尿病的病因仍然认识不足,同样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2型糖尿病的遗传方式与1型糖尿病不同,具有更明显的家族遗传基础。

常见的环境因素包括年龄增长、不良生活方式、营养过剩、体力活动不足、化学毒物、子宫内环境等。

肥胖是2型糖尿病最重要的诱发因素之一,40岁以上发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约三分之二发病前体重超重10%,女性更为显著。

外周组织的胰岛素抵抗和阝细胞功能缺陷导致的不同程度胰岛素缺乏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两个主要因素,并与动脉粥样硬化型心血管疾病、高血压、血脂异常、中心型肥胖等有关。

由此可见,糖尿病发病和吃甜食或吃糖多没有因果关系,但如果长期摄入糖过多,造成肥胖,会使患糖尿病的风险增加,应引起警惕。

你对糖尿病知多少?别让认识误区“坑了”!

误区二:糖尿病有遗传性

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证实,糖尿病家族史与糖尿病患病风险增加有关。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其患病风险比其他人群高出一至七倍,这种风险与家族里病亲属人数及亲缘关系相关,且母系家族史较父系家族史对后代患病影响更大,但并非糖尿病患者的下一代一定都会患糖尿病。

糖尿病家族史会增加个体遗传易感性,同时,还会通过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影响下一代。

因此,已知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更应该维持正常体重、血压,避免肥胖;加强对健康知识的学习,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定期监测血糖,可以在最大程度免受糖尿病的困扰。同时,全家必须启动一级预防,通过健康生活方式预防糖尿病。因为糖尿病是可以预防的!

误区三:糖尿病会传染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我国卫生部门明确定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包括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精神心理性疾病等一系列不能传染且长期不能治愈的疾病。

研究表明,人口、年龄等生物因素和生活方式等外在环境因素对慢性病发病的相对作用分别为20%和80%,体力活动不足和不健康的饮食是患2型糖尿病的主要原因。

其中,生活方式包含吸烟、饮酒、高热量饮食、高胆固醇饮食、低水果蔬菜饮食、体力活动不足、饮用不安全饮用水等。另外,大量研究资料显示遗传因素赋予人体的是对2型糖尿病的遗传易感性,即人体发生2型糖尿病的先天倾向或程度,但不是传染性。

即使是具有这种遗传易感性的机体,是否发病还取决于他(她)们的生活环境和方式,如体力消耗减少或摄食过多即引起肥胖的因素以及过度紧张的生活节奏、妊娠等都会导致糖尿病发病。

误区四:高血糖不影响生活

很多糖尿病患者在早期往往没有任何察觉,也不会影响生活,所以很多人认为没啥大不了的,但其实高血糖对健康的危害都是在缓慢进行,是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长期的高血糖是很多慢性病并发症的“无凶”,会导致人体大血管并发症以及微血管并发症。

如何防并发症?糖友在日常生活中要严格控制血压、血脂、血糖这三项指标,每年做一次常规体检,包括肝功能、肾功能、尿常规、眼底检查。

身体不舒服时要及时到医院检查,预防远比治疗重要!

你对糖尿病知多少?别让认识误区“坑了”!

误区五:糖尿病人吃得越少越好

吃得太少,不能满足机体的营养平衡需要,必将损害健康。还有可能出现低血糖,这种一高一低的血糖波动更容易导致并发症的出现。

至于每天进食量多少才合适,应由医师、护士根据身高、体重、活动量及病情来估算一天的总热量。

科学控制饮食是糖尿病患者最根本的治疗措施。总的原则是:进餐定时定量,少吃多动,多蔬少荤,避免油腻,戒烟限酒,少量水果。

误区六:糖尿病人血糖降得越低越好

糖尿病人常伴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影响机体对低血糖的反馈调节能力,增加了发生严重低血糖的风险。同时,低血糖也可能诱发或加重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形成恶性循环。

造成糖尿病人低血糖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胰岛素或促胰岛素分泌类药物用量过大;未按时进食或进食过少;运动量过大,或是酒精摄入尤其是空腹饮酒等。

血糖范围如何控制才合理?

一次低血糖对身体的危害大于维护血糖平稳一年对身体的获益!!!

所以不建议血糖控制过低,血糖过低,发生低血糖的风险较高。

对于普通的糖尿病人来说。空腹血糖控制在7.0左右,餐后血糖控制在8~9。

当然血糖控制目标是需要个体化的,这就需要根据你的具体情况,让内分泌科大夫帮你制定具体的控制目标。

转载:减糖科普与食谱

欢迎转发与分享,让更多糖友获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误区   糖尿病   低血糖   糖尿病人   胰岛素   生活方式   并发症   血糖   肥胖   糖尿病患者   体力   因素   家族   风险   环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