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篇】阅读的意义和目的

(一)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名师带路。

每当有朋友问我推荐书单时,说实话,我心理都是虚的。

因为,第一没读过什么书,买回来的一些书,很多时候,读一遍两遍就扔一边了,等于白读。另外就是我买的书,大部分都是严肃且无趣的,说出来也怕吓到别人。

认真问读书这事,心里也抗拒。读书和智慧,真是十万八千里。

刚毕业那几年,恨不得离书越远越好,看到有同事每天周末都去上课专升本,考注会,心理也很不认同。然后,过了好几年,发现专业知识特别欠缺,开始买很多书来看,但都感觉是隔靴搔痒,基本派不上用场。

也很难理解其中的意义,可以说是风过无痕,读书,并没有给我带来什么实质的改变。

如今自己做生意,这些年在社会上闯荡,看过形形色色的能人,有本事的人,还有读书多的人。有些在体制内,有些在体制外,有些封闭、有些开放。

发现,其实读书这事,如果没读通,还真能把一个人框住。

有知识,不等于有智慧,知识是书本上可以学到的,而智慧,是社会打磨出来的。很多读书人,误把知识当做了本事,自视甚高。高谈阔论,不沾焰火,其实挺要命的。

以前家人拿我做反面教材,自己还不乐意。但如今,看到后辈那些也上了大学的,回到家里就做甩手掌柜,不管有人没人,不管时间场合,天天12点起床。用句俗语说,即使油瓶倒了,都不会扶一下。我也觉得,这个大学读了干嘛呀,完全读成穷酸秀才了嘛。

(二)读书与教育,读书与学习

中国人根深蒂固的观念里,读书,等于改变命运。因此,中国人,读书甚于教育,整个社会的风气,都是倡导读书,却基本不重视教育。重视学,但不重视习。

但是习,其实是比学更重要的一个行动。一切学的东西,都必须不断练习,不断修正,不断提高和扩展,才是自己的。否则,读书越多,越酸腐迂笨,越自以为是,越脱离现实。从这点来说,每个人的背景不一样,诉求不一样,自然所读的书也应该不一样。别人的书单,未必适合自己。

以前看过陈果老师一个演讲,说的是教育,古代教育分小人之学和大人之学。小人之学,从8岁开始,学什么呢?学洒扫、接待。一个8岁的小朋友,要先学习洒水、扫地、接待客人,等等。如今,很多人读书,把自己读成了太子爷。

年前去临沧,遇到一个西安的小姑娘,跟我说起,说羡慕读过大学的人。但说实话,我才羡慕她,虽没读过大学,但社会生存能力,甩过大部分上过大学的人十万八千里。而那些上过大学,拿着一份工资,在体制内,又或者在某个大企业里,当个小管理的人,还会看不起这样的姑娘。

人,在舒适区待久了,很多时候,会混淆什么是自己的真本事,什么是平台的赋能。

(三)知识拼凑,各安其位

有朋友问我读书,怎么学茶的。借此机会,说说我的体会

如今的时代,获取知识,已经没有任何门槛了。只要你想,处处都是知识,处处都可以学。比如普洱茶,实践、与专业的人聊天切磋,网上搜索资料,等等,都是可以快速掌握一些的。相反,读书,成了最慢最不接地气的一种学习办法。因此,你要问我推荐书,我还真推荐不出来。

那这些碎片的东西怎么用呢?答案是知识拼凑,各安其位。

你把碎片的东西一点点拼凑起来,放在一起,就成系统了。在这个系统上面,再不断地通过实践迭代,很多东西,随着你实践的精进,慢慢纠偏了。到一定程度,所谓的行业画面感,也就有了。

至于读书:多读经典,多读原著,少读精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否则,都是风过无痕。精力有限,还不如拿时间来玩玩。

学习,不论方式,但论结果。读书,只是一种方式。最好的方式,除了读书,还要多见世面,多与高人为伍,多实践,再实践,又实践。高人,在花花世界里,在烟火中。高人,是不论城市地域,也不论农妇还是OL的。


喜欢请点赞转发分享。

崔赛先,云南普洱茶和滇红茶商,云茶健康产品质检人。定期分享普洱茶和滇红茶道,做茶感悟。爱跑步和阅读,欢迎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临沧   目的   书单   普洱茶   高人   碎片   小人   本事   体制   重视   意义   智慧   东西   方式   社会   知识   大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