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的核心‘平衡’——‘精液’与‘气血’的平衡

气能行(化)津:津液的输布和排泄,全赖于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津液的输布,首先有脾气的传输和“散津”的作用,上归于肺。肺气通过宣发,将津液向上向外散布,由汗及呼气排出一部分津液;通过肃降,把津液向下输送到胃,经肾中精气的蒸腾汽化,下输膀胱成为尿液,,这样,津液的代谢才能平衡协调。若气机不到,则津液的输布、排泄不畅,可导致水液停留而出现痰饮、水肿等病症。

所以治疗痰饮、水肿等,常以行气利水为法。

中医养生的核心‘平衡’——‘精液’与‘气血’的平衡

津能载气:津液是气的载体,是气运动变化的场所。如津液的生成、输布、排泄正常,津液充足,则气得以正常存在于体内。当人体由于多汗、多尿、大吐大泻等津液大失时,则“气随津泄”以致“气随津脱”,出现身倦乏力、气短息微、面色苍白、脉微欲绝等症状。

在临床治疗时,应以益气固脱、回阳救逆之法治之。

中医养生的核心‘平衡’——‘精液’与‘气血’的平衡

气能摄津:气具有固摄的作用,可控制津液的排泄,防止其无故流失。具体而言,是指卫气对汗液,肾气对尿液的控制、调节作用。正常情况下,卫气强盛,主司汗孔开合有变、汗液排泄正常;肾气充足,气化作用旺盛,则膀胱开合有度,正常贮存和排泄尿液。若卫气亏虚,卫外不固,汗孔开合失司,是自汗、盗汗;肾气不足,气化作用低下,摄纳无权,即常见尿频、多尿、遗尿甚至尿失禁等症。

气能生津:津液的生成,来源于摄入的饮食,通过胃的“游溢精气”小肠的“沁别清浊",其中精微的津液部分被吸收,经过脾的运化水谷精气和"散精"作用,输布于全身。所以,脾胃气旺则津液化生有源;脾胃气衰,则津液化生不足,可出现津液亏乏之症,甚至出现气津两亏症。

中医养生的核心‘平衡’——‘精液’与‘气血’的平衡

津液为血的组成部分,两者相互交融,密不可分。首先,津液和血同为液体,均属阴性,都来源于水谷精微,都具有滋润濡养作用。两者相互为用,相互补充,共同完成滋养人体的作用,故有“津血同源”之说;其次,在津液和血液的循行、输布过程中,津液可以由脉外注入脉内成为血的组成部分;血中的津液也可渗出脉外成为津液。如失血过多,则津液渗入脉中,使脉外津液不足,导致津液亏损而口干舌燥;若因汗、吐等伤亡津液,则脉中津液渗出脉外,就会导致津伤血燥证。因此,在临床上,出血的患者不宜用发汗法,而多汗津亏的患者,不宜用辛燥耗血的药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6

标签:化生   汗孔   津液   精微   汗液   精气   脾胃   尿液   精液   膀胱   水肿   气血   组成部分   充足   患者   中医   人体   核心   作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