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论养生:和《黄帝内经》学夏季养生奥义


6月21日,夏至将至。俗话说,不过夏至不热,夏至的到来也预示着将迎来最热的时期,在这样的酷暑季节,我们防暑之余如何做到养生,保持健康体魄呢?


夏至论养生:和《黄帝内经》学夏季养生奥义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疾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夏季的三个月,谓之蕃秀,是自然界万物繁茂秀美的时令。此时,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天地之气相交,植物开花结实,长势旺盛,人们应该在夜晚睡眠,早早起身,不要厌恶长日,情志应保持愉快,切勿发怒,要使精神之英华适应夏气以成其秀美,使气机宣畅,通泄自如,精神外向,对外界事物有浓厚的兴趣。这是适应夏季的时令,保养夏长之气的方法。违逆了就会损伤心脏,使提供给秋收之起的条件不足,到秋天容易发生疟疾,冬天再次发生疾病。

夏三月,是指立夏到立秋的这三个月。在夏天要使精神像含苞待放的花一样的秀美,并要切忌发怒,使机体的气机宣畅,通泄自如,情绪向外,呈现出对外界事物有浓厚的兴趣,这是适应夏季的养生之道。


夏季属五行中的火,人体五脏的“心、肝、脾、肺、肾”对应五行,心属火。天气逐渐转热,人们极易感到闷热、困倦和烦躁不安,好发脾气。因此,我们需要思想平静,神清气和,古代著名养生家嵇康说:“夏季炎热,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这就是“心静自然凉”,不无道理。

夏至论养生:和《黄帝内经》学夏季养生奥义

夏至养生重在保护阳气

夏至一阴生,其气均微,如草木荫生,易于伤伐。所以,《易经》说:“至日闭关。”夏日炎热,腠理开泄,易受风寒湿邪侵袭,睡眠时不宜扇类送风,有空调的房间,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更不宜夜晚露宿。

  春夏养阳,越是到夏至,越要重视养阳。养阳的本意是养内虚之阳,因此,既可饮食温补阳气,亦可用汤药,或者艾灸,都可扶助内阳。趁阳排寒,顺势祛邪,“使气得泄”,今起慎饮寒凉,多用艾灸(关元、中脘、足三里),食可温补 (夏吃姜);阳虚者亦可于夏至前后施灸,能改善体质;

中医理论认为:夏至是阳气最旺的时节,阳气在这一天强盛到极点,阴气自这一天开始滋长。养生就要顺着自然界的性子来,一方面保护阳气,不要让它过旺而引发上火,一方面也要滋阴调息,养护心脏。

夏至这天,北半球的白昼达到最长,是阳气最旺的时节。所以,养生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从各个方面注意保护阳气,维持气机的畅通。

首先是调整作息。夏至之后,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应晚睡早起。另外合理安排午休时间,一方面避免午时的炎热,另一方面可以恢复精力。如果是从事室外工作,应该避开烈日炽热的时间段,并做好防晒防护。

调理:“冬病夏治”正当时

冬病夏治是我国中医学很重要的预防医学思想。“冬病”就是在冬天易发的病,比如哮喘、感冒性鼻炎、呼吸系统疾病,还有一些老年人腰腿痛等。在夏季,人体阳气达到四季的最高峰,此时治疗冬病,积寒容易被赶出来,此外还能增强抗病能力

夏日炎热,腠理开泄,易受风寒湿邪侵袭,睡眠时不宜电风扇直吹送风,有空调的房间,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更不宜夜晚露宿。

夏至养生之起居

1.夏季起居宜晚睡早起。

2.中午睡眠很重要。

夏至后中午气温高,可用午睡补充夜里的睡眠不足,炎夏的午睡能降低脑溢血和冠心病的发生率。

3.夜晚睡觉空调温度不能太低。

夏日炎热,腠理开泄,易受风寒湿邪侵袭,睡眠时不宜扇类送风,有空调的房间,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更不宜夜晚露宿。

4不宜进行过于剧烈的运动

#快问中医超能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夏至   奥义   黄帝内经   腠理   夏季   艾灸   阳气   时令   风寒   温差   自然界   秀美   炎热   早起   睡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