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一句讲透八段锦(3)调理脾胃须单举:强健后天之本


调理脾胃须单举是第三个动作,我们先说一下动作要领。

一字一句讲透八段锦(3)调理脾胃须单举:强健后天之本


动作一身体重心稍升起;同时,左臂内旋上抬,左掌与胸同高,掌心朝内,指尖斜朝上;右臂内旋,右掌心对腹部,指尖斜朝下;目视前方。

动作二上动不停,左臂继续内旋上举,左掌翻转上托至头左上方,肘关节微屈,力达掌根,掌心斜朝上,指尖朝右,中指尖与肩井穴在同一垂直线上;同时,右臂继续内旋,右掌下按至右胯旁约10厘米处,肘关节微屈,力达掌根,掌心朝下,掌指朝前;动作略停,保持抻拉;目视前方。

动作三松腰沉胯,身体重心缓缓下降;两腿膝关节稍屈;同时,左肩下沉,左臂屈肘外旋下落,左掌与胸同高,掌心朝内,掌指斜朝上;右臂外旋,右掌收至腹前,掌心朝内,指尖斜朝下;目视前方。

动作四上动不停,身体重心继续下降,两腿膝关节弯曲;同时,两臂外旋下落,两掌捧于小腹前,掌心朝上,掌指尖相对,间距约10厘米;目视前方。右式动作同左式,唯左右相反,一左一右为1遍,共做3遍。

第3遍最后一动时,右臂外旋,右掌指尖转向后;身体重心下降,两腿膝关节弯曲;同时,右掌向前下落,按于胯旁约10厘米处,掌心朝下,掌指朝前,左掌微前移,两肘微屈;目视前方

意念活动1.两掌捧于小腹前时意念丹田。

2.动作二成定势时意念上手擎天、下手拄地,升清降浊,调理脾胃。

技术要点

1.动作一,左掌斜向上约45度,右掌斜向下约45度。

2.两掌上撑下按时,力在掌根,肘关节微屈,抻拉胁肋部,大脚趾有意下压,舒胸展体、拔长腰脊,有上擎天、下拄地、顶天立地之感。

3.上举掌下落时,要经上举路线原路返回。

易犯错误与纠正方法

1.动作一,两臂抬肘,掌指横置于胸腹前。注意沉肘,使前臂和掌约成45度,如怀抱婴儿状。

2.两掌上举下按时,配合不协调。上举手路线较长,注意下按手动作需稍缓慢,使两掌同时到位。

3.上臂下落时路线错误。注意下落时要沉肩、坠肘、旋臂,带动右掌按上举路线返回。

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强调了脾的重要性,如脾胃功能正常,饮食如常,则全身五脏六腑、经络、气血均旺盛,身体常少疾病,易于长寿;否则健康不佳,人体易病,不易长寿。历代医家主张欲要保持机体的健康,必须维护脾胃功能的健旺,从而使饮食经常保持正常,消化吸收良好。脾主运化是指脾具有把饮食物化生为水谷精微,并把水谷精微转输到全身。饮食入于胃,经过胃的初步腐熟,下送小肠,“泌别清浊”,其中精微的部分通过脾气散精以布散全身,由此,四脏及全身皆赖脾脏运化的水谷精微,宋代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曰:“目得之而能视,耳得之而能听,手得之而能握,足得之而能步,脏得之而能液,腑得之而能气。”脾运化水谷精微的功能正常,脏腑经络、四肢百骸、乃至筋肉皮毛等都能得到充分的濡养,从而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机体保持健康。若运化水谷精微的功能减退,则饮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不能很好地吸收、输布,可见食欲不振、腹胀、便溏和完谷不化等疾,可因化源不足而出现心悸、头晕、食少、体倦、舌淡、脉弱等证。《医宗必读·脾胃后天本论》:“脾何以为后天之本?盖婴儿既生,一日不食则饥,七日不食则肠胃涸绝而死。经曰:安谷则昌,绝谷乃亡。犹兵家之粮道也,饷道一绝,万众立散;胃气一败,百药难施。一有此身,必资谷气,谷入于胃,洒陈于六腑而气生,和调于五脏而血生,而火资之为生者也。故曰:后天之本在脾。”

而调理脾胃须单举这个动作,上举下按成定势时,脚大拇趾有意下压,可刺激足太阴脾经的隐白等穴位;抻拉、挤压两胁与中脘,可刺激足太阴脾经的大包穴和章门穴以及背部的脾俞、胃俞等,促进胃、肠蠕动,还可以调节脊柱两侧肌肉、韧带的张力和刺激内脏神经,对提升五脏六腑尤其是脾胃的功能有促进作用。两手上托下按的过程中,利于脾的升清功能和胃的降浊功能,改善人体消化、吸收能力。而且动作简单,适合中老年人练习。

#快问中医超能团##八段锦##减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脾胃   朝内   肘关节   精微   膝关节   右臂   强健   掌心   下落   指尖   重心   左掌   后天   身体   饮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