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线减肥(穴位埋线)注意事项

1.埋线疗法可治疗多种急慢性疾病,特别是对某些慢性顽固性疾病(如慢性疲劳综合征、失眠、肥胖症、中风、面瘫、月经不调、哮喘、慢性肠炎等)疗效较佳。鉴于患者不同病情及个体差异,可能会出现不理想的效果。

2.有瘢痕体质易瘢痕增生、过敏体质、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备孕期、妊娠、有出血倾向及严重心脏病、肝肾功能不全等病史的患者,治疗前应详告知经治医生。

埋线减肥(穴位埋线)注意事项


3.请患者于治疗前洗头洗澡,术后2-3日内针孔处不宜进水,否则容易感染。埋线后贴穴位贴也无法防水,无法起到消除感染的作用,且不利于观察局部情况。尽量避免出汗,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海鲜等食物。

4.埋线部位可有轻微红、肿、热、胀、痛等表现,属于正常现象,一般于治疗后7-10天内可自行缓解。若有过敏反应,治疗前无法预测,治疗后可抗过敏治疗。埋线部位出现皮下结节,是线体对肌肉的一种持久而温和的刺激,属于正常生理反应,约1-2月或更长时间皮下结节可自行消失,不必恐慌。

5.第一次埋线后需间隔13-16天方能进行第二次埋线,3-5次为1个疗程。一般慢性顽固性疾病需反复多个疗程。

6.女性月经期间不宜埋线减肥。因减肥患者需配合锻炼及适当节制饮食,而月经期体重容易上升,产生挫败感。且部分穴位位于小腹部,可能会对月经有一定影响,但这种影响是良性调节,不必紧张。

埋线减肥(穴位埋线)注意事项


7.由于过度紧张或疲劳等因素部分患者在埋线后可能出现晕针现象。

8.因在治疗中微小血管损伤,在埋线部位可能出现局部皮下血肿、瘀斑,并因人体解剖结构变异可能造成神经、肌腱损伤,如埋线后出现局部麻木不适疼痛等,但此种情况发生几率较小,即使发生损伤也多为轻微、可逆。

9.有极小的几率在进行胸背部操作时因解剖结构异常而造成气胸。因可吸收外科缝合线为异体蛋白或其他材质患者可能出现线体过敏,治疗后可出现局部红肿、瘙痒、发热、感染,或线体长久无法吸收形成硬结,甚至脂肪液化、线体溢出的情况,为患者特殊体质所致,无法完全避免,应适当抗过敏处理,必要时切开取线。

10.蛋白线一般由山羊肠衣制作,属于异体蛋白,因此埋线后可能出现上述局部反应。加之患者体质原因,部分线体可能长时间不能吸收,甚至达半年以上,这种情况无法提前预测。PDO(聚对二甲基羟已酮),PGA(聚乙二醇)等人工合成线相对更为安全,但价格稍贵。而且此类线体往往多用于线雕,因此可维持的时间更长才被吸收,正因如此,才起到提拉紧致的作用。我在2015年曾自己给自己面部操作,一处部位一年才逐渐吸收。即使部分线体长久未吸收,甚至可在皮下摸到小结节或条索或硬结,也不必介意,因为埋线减肥的穴位大多位于腹部和腿部,不会造成太大影响,最终是会吸收。

11.线体不吸收其实是个概率问题,虽然概率小,但无法避免且预期。个别线体如果很长时间仍未吸收,且个人如果对此非常介意,可以局部注射曲安奈德+利多卡因,促进吸收。

12.哺乳期不建议进行埋线减肥,不是意味着埋线减肥不安全,而是埋线减肥需要配合饮食和运动,而这个时期这件事很难做到,影响效果。而且穴位埋线会对内分泌等产生调节作用,会对泌乳造成一定改变。之前有朋友在哺乳期埋线,埋线前乳汁分泌不足,埋线后乳汁分泌增多。

13.未成年人不建议埋线减肥,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期,最好控制体重的方式是合理膳食加运动。

14.埋线后多久能进行运动?因人而异,只要觉得活动后埋线部位不疼,就可以运动。但要注意避免汗液对埋线部位的污染,最好24小时后再进行有运动负荷的运动。

15.打疫苗后能埋线吗?个人建议间隔72小时。

16.埋线后皮肤出现小线头怎么办?有时埋线后机体活动后,会使线体和组织相对运动,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不必担心,但要注意保持卫生,避免接触水,如果线体露出不多,可用创可贴覆盖,线头慢慢即可脱落,或者用无菌剪刀剪断即可。因为线体都是可吸收外科缝合线,而在外科缝合过程中,线体很多都是暴露在外的,最终都会脱落。

17.埋线疗法所采用的针具及线体均为一次性产品,保证一人一针,用后销毁,避免了医源性感染,安全、卫生。

李孟汉大夫门诊信息: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鞍山西道院区)针灸科 周一下午 C105诊室 针灸美容美体专病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穴位   缝合线   硬结   瘢痕   体长   线头   哺乳期   可能会   皮下   体质   损伤   外科   局部   部位   注意事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