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先养德,德高人自寿

图/源于网络

养生的方法虽然很多,但唯有修心养德才是养生的总法。

因此,才有“养生先养德,德高人自寿”的说法。

养生先养德,德高人自寿

事实证明,那些德高望重、宽以待人、乐于助人的人,不仅品德高尚,而且身心健康、快乐长寿。

如今,人们都在大力提倡养生,但却往往忽略了养生的前提——修德,要知道“养身必须养德”“大德必得其寿”。

因此,从养生的角度看,行善积德乃是养生的根本。

对此,孔子曾经提出“德润身”“大德必得其寿”“仁者寿”“修身以道,修道以仁”等观点;还有明代的《寿世保元》也说:“积善有功,常存阴德,可以延年”等,明确地告诉我们行善、快乐与养生之间的关系。

因此,优良的品德修养,有益于人的健康长寿。

养生先养德,德高人自寿

为什么善良者能长寿呢?曾有一项研究课题叫“社会关系如何影响人的死亡率”。

通过这一课题,研究者发现,那些心怀恶意、损人利己、与他人相处不融洽的人,其死亡率比正常人高出1.5~2倍;而那些乐善好施、与他人相处融洽的人,其预期寿命要显著延长。

这是因为常常行善、心怀感恩的人,有益于自身免疫系统,而乐于助人可以激发他人的友爱感激之情,这样助人者就可以从中获得内心的温暖,从而大大缓解了日常生活中常有的焦虑。

而那些对他人怀有敌意、视别人处处为敌的人,遇到事情往往一触即发、暴跳如雷,这样就很容易使血压升高,甚至酿成任何药物都难以治愈的高血压,而且其心脏冠状动脉阻塞的程度也大。

养生先养德,德高人自寿

这是由于那些缺乏道德修养、唯利是图、整天害人者,既要提防别人对自己的报复,又要处处寻思打击别人。

这样一来就会令自己终日陷入紧张、愤怒和沮丧的情绪之中,如此大脑就得不到很好的休息,而身体系统功能活动也会相对失调、免疫力下降,以致患病折寿。

正直善良、乐于助人、宁静处世、淡泊名利等良好的行为与心态,能使人的心境保持平静乐观、精神愉快,这样人的机体就会在正常而均衡的状态下运行。

而这种良好的心理和精神,便能促进机体分泌更多的有益激素,从而把血液的流量、神经细胞的兴奋调节到最佳状态,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促进人的健康与长寿。

医学界多年来对长寿老人的研究发现,大凡长寿者,90%左右的老人都是德高望重者。

养生先养德,德高人自寿

因此,养生一定要在日常生活中修炼好自己的情操:

一、善良的品行

做人要正直,遇事出于公心,平常应淡泊名利,不为世俗势力所动,更不能用敌意、仇恨与他人相处。

经常行善积德,无忧无惧、心境平和,使身心常处于一种最佳的状态,如此虽粗茶淡饭亦寿比南山。

二、大公无私

老子主张做人要“少私念,去贪心”,认为“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是的,一个人如果在物质享受上怀有很大的贪心,必然会得院望蜀、损人利己。

贪得无厌,就会损公肥私,这样一来就会令自己也终日魂不守会,然而,一旦心理负担过重就会损害健康。

养生先养德,德高人自寿

三、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个人生活的根本所在。

生活在社会之中,一定要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尊重他人,有责任感,互谅互助,宽厚待人,如此,才能够妥善地处理人际交往中的各种矛盾与冲突。

而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一种天然的镇静剂,有助于消除精神紧张,促进人体各组织器官功能的健全,使人的神经调节达到最佳状态,从而益寿延年。

养生先养德,德高人自寿

四、心胸坦荡

一个挖空心思、不择手段的人,必然会做贼心虚,令自己产生紧张、恐惧、焦虑、内疚等心态,这种无形的负担和心理压力,会引起人体器官功能紊乱等一系列生理变化。

长此以往,就很容易诱发某些疾病。因此,心胸坦荡,对人对事都能胸襟开阔、光明磊落、无欲无求,使自己的身心处于淡泊宁静的良好状态,才能精神泰然、身体健康。

自古以来,为了长寿,人们几乎采取了各种方法,但往往忽视了精神方面的因素和道德的修养,才导致养生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因此,努力实现精神与道德境界的最好体现,是养生者必先修好的课程,一定要切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9

标签:长寿   行善积德   损人利己   德高望重   大德   乐于助人   死亡率   坦荡   敌意   机体   人际关系   善良   紧张   状态   精神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