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指责,多认错

图/源于网络

少指责,多认错

人都是有自尊的,很少有人不会主动去维护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因此,几乎没有谁在听见“你错了”三个字时内心仍能非常平静。

很多人会为来自他人的指责闷闷不乐,冲动的人更可能当即暴跳如雷、反唇相讥。

我们常常肆无忌惮地用它指责别人的错误,却没有意识到这样做是会给别人的心中留下疤痕的。

少指责,多认错

在人际交往中,破坏力最强的莫过于这三个字:你错了。

它通常不会造成任何好的效果,只会带来一场不快、一场争吵,甚至会使朋友变成对手,使情人变成怨偶。

没有多少人能够正视别人的批评,大人物不能,小人物更不能。

人性表现出来的是,做错事的人只会责怪别人,而不会责怪自己——我们都是如此。

这不是度量的问题,而是人性的问题,只有极少数人能够克服人性的弱点而度量大到能接受批评的程度。

因此,当我们想说“你错了”的时候,我们要明白,哪怕我们费尽口舌,他的想法仍然是:“我看不出我怎样做,才能跟我以前所做的有所不同。”

无论他是否辩解,他都很难真正接受我们的批评。既然如此,我们还不如承认是“我错了”,也许对疏通关系和解决问题更有好处。

少指责,多认错

有一位著名的作家用主动认错的方式赢得了读者的尊重。

在长达二十年社会纪实体裁小说写作之后,作家尝试着变换风格,推出了一部侦破类新作,这让许多读者无法接受。

一名愤怒的读者甚至写信给他,言辞非常激烈,指责他根本不该转型。其中很多语句有失偏颇,看得出这位读者对小说艺术的理解并不深入。

但这位作家并没有恼羞成怒,而是非常认真地写了一封回信,在信中,他只字不提这位读者的不礼貌和认识上的浅薄,只是很诚恳地承认自己并不适合悬疑推理题材的写作,他很感谢读者的意见,希望以后能够经常互相交流看法。

我们可以想象,那名激动的读者看到回信后,一定会心生惭愧,为自己的粗鲁无礼,为作家的谦逊大度。在一个胸襟宽广、能够认识自己的错误、敢于向别人承认错误的人面前,任何问题都将迎刃而解,任何矛盾都将烟消云散。

事实正是如此,当我们说对方错了时,他的反应常让我们头疼,而当我们承认自己也许错了时,就绝不会有这样的麻烦。

这样做,不但会避免所有的争执,而且可以使对方跟你一样的宽宏大度,承认他也可能弄错。

假如事情到了不得不说“你错了”的地步,你也应遵循一个原则,即对事情有好处又不伤害对方的自尊。

你应该尽量让对方明白你的好意。你指出对方的错误,到底是为了贬低他、抬高自己,还是为他好?他也许并不明白。

少指责,多认错

所以,你要设法让他感到你的好意。此外,讲话时态度一定要谦和诚恳,用语不能激烈,否则对方就会以为你在教训他;也不必过于委婉,否则他会认为你惺惺作态。

此外,指出别人的错误时,要选择适当的场合和时机。原则上讲,要在对方情绪比较稳定时指出他的不足之处。

人在情绪不正常时,可能什么也听不进去。最好避开第三者,以一对一的方式进行,以免让他产生当众出丑的感觉。

在大庭广众下指出别人的错误,除了会为自己多树立一个敌人外,别无益处。

此外,我们也不妨试着了解犯错的当事人,试着理解他为什么会犯错。这比批评更有益处,也更有意义得多;而这也孕育了同情、容忍以及仁慈。

少指责,多认错

你应该尽量少说“你错了”,即使对方存在问题,也一定可以找到别的办法让他认识到这一点,想让别人同意你而放弃自己的观点,温和巧妙的言辞远比直来直去聪明得多,也有效得多。

此外,教会自己承认“我错了”,这不仅仅是为了改变别人心中那个强词夺理的顽固分子印象,也是为了对自己负责。

只有当你意识到自己错在哪里,你才有可能将其改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宽宏大度   怨偶   度量   好意   益处   言辞   回信   诚恳   激烈   人性   批评   好处   作家   读者   错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