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公冶长第五》5.4学习心得——子贡

【经典原文】 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rǔ),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hú liǎn)也。”

《论语·公冶长第五》5.4学习心得——子贡


老师用山东方言以讲笑话的方式讲了这段师徒的对话:弟子问老师:我这个人(赐是子贡的名)怎么样呢?老师说:你是个东西(器)。问:是个什么东西呢?答:是个贵重的东西(瑚琏是古代祭祀使用的器皿)。

听着老师的讲解仿佛看到了当年的那个场面。师徒一问一答,戏谐风趣,给我们留下无限想像的空间。

孔子曾经说过:“君子不器”。就是说作为君子不应该只是一个具有一种或多种专业技能的人才(因为器皿只能具有一项或多项功能)。所谓“形而上者之谓道,形而下者之谓器”,儒家培养的是修身的君子,是治国平天下的大人,是所谓“吾道一以贯之”的通才。这里孔子对子贡的形容可以是褒,也可以是贬。老师何其智慧,徒弟何其机敏。这种杀活两用的技巧只有心心相印的同道中人才能同频共振,会心而笑。

子贡在孔子过世后守孝六年,当有人诋毁孔子时他极力维护,可见师生情谊何等深厚!这样的师生关系多么令人神往!

如今大多的教育机构是以利益为导向的短期培训,老师是搬运知识的教书匠,学生是纸上谈兵的书呆子。师生关系就是你教我学,甚至教会徒弟饿死师父。另外,只在“有”的层面下功夫只能是“匠”,成不了“大师”。所以教育是“使人成为人”的过程,是需要以生命陪伴生命,以生命唤醒生命。老师要回归“传道授业解惑”的明师,社会需要有担当有使命的君子大人而不仅限于是专业人才。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新冠疫情的发生是该到了人类痛定思痛,回归教育本质的时候了。时不我待,努力做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明师,为教育回归本质出一份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儒家   论语   孔子   教书匠   形而下   时不我待   师徒   器皿   徒弟   君子   学习心得   师生关系   本质   大人   东西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