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牧蜂苏先生说:倾听人与自然的和谐之歌

青藏高原被称为“地球第三极”,第三极的魅力,不仅来自气势磅礴的冰川雪山,浩瀚高原,更来自于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对坚韧生命的敬畏。

因牧蜂之故,我们随着花期一路迁徙,从祁连山,到青海湖,再到孕育中华文明的三江源头,我们如鱼入海、鸟归林,投入到青藏高原的宽广怀抱之中。

田野牧蜂苏先生说:倾听人与自然的和谐之歌

我们蜂场在三江源腹地,在野外驻扎,对气候感知更为敏锐,夜里北风呼啸,清晨就下了一场急雪。

远处的青山因雪白头,在阳光的照耀下泛出冷冽的银光,而脚下的草地依然鲜花盛开,馥郁芬芳。

田野牧蜂苏先生说:倾听人与自然的和谐之歌

田野牧蜂苏先生说:倾听人与自然的和谐之歌

三江源河道纵横,湖泊众多,也正是因为巨大的冰山群。

冰山雪峰消融,形成山间的高山冰湖、无数细流,它们各自延展、汇聚,最终发展成长江、黄河、澜沧江等大江大河的源头,而后奔流而下,淌过千里江山,滋润万里疆土。

田野牧蜂苏先生说:倾听人与自然的和谐之歌

太阳初升起时,夜里的寒意还未消退,蜂群依旧安静地待在蜂箱之中,惟听见溪流哗哗的流水声 ,不知从何处来,又往何处去。

雪山融水滋润了土地上的草木,也为草场的动物提供了水源。

下午五六点钟,成群的牦牛、羊群回到牧场,在河边汲水或洗澡,牧场的女主人也开始挤牦牛奶,帐篷里的炉子上支着锅具,煮熟了的牦牛奶鲜香味美,透过帐篷飘散开来。

田野牧蜂苏先生说:倾听人与自然的和谐之歌

蜂场和牧场相隔不远,所以我也有口福喝到了鲜香的牦牛奶,并投桃报李,将我们的蜂蜜赠送给她,她们一家五口,三个孩子都跟着爸爸妈妈生活,小女儿吸吮手指上的蜂蜜,天真烂漫。

田野牧蜂苏先生说:倾听人与自然的和谐之歌

对生活在城市的我们来说,已适应不了这样的生活,但对世代在这里生活的藏民来说,却将这里视作家乡,将动物视作朋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他们对于生命的包容和接纳,源于他们对于天地、对自然的敬畏。

他们就如同高原谷地的灌木,为了适应不断抬升、气候恶劣的高原环境,不断的低下头去,匍匐在地上,以一种极顽强的毅力生存、生活,有一种令人敬畏的生命之美。

田野牧蜂苏先生说:倾听人与自然的和谐之歌

青藏高原历经千年巨变才发育成如今模样,在它面前,人类的生存时间其实是短暂的,但是植物的生命是漫长的。

不知最早在高原扎根生存的第一株植物是何模样,岁月流转,它们于大地深处手足相连,顽强生长,构成了类型多样的植被群落,也繁衍出今日高山草甸牧草青青、鲜花遍地的场景。

田野牧蜂苏先生说:倾听人与自然的和谐之歌

在地球上,生活着约30万种植物,有近十分之一生长在中国。

目前已认知的35000多种中国植物中,有近30000种会开花,而在青藏高原,就有3000多种蜜源植物可供蜜蜂采集,可采集的蜜源植物中,绝大多数可入药。

田野牧蜂苏先生说:倾听人与自然的和谐之歌

尽管高原之上自然条件恶劣,但并不妨碍这里成为高原生灵的乐土,每一个生灵经过自然法则和无情岁月的淬炼,在高原之上极尽绚烂。

这里离天很近,离神很近,但是离人很远。

我们在这里采蜜,见证了高原的残酷,更见证了生命的生生不息,学会了如何与自然相处,内心更加虔诚,也在浮躁的生活中,找寻到内心的安宁。

田野牧蜂苏先生说:倾听人与自然的和谐之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澜沧江   青藏高原   蜜源   高山   牦牛   人与自然   生灵   牧场   敬畏   滋润   冰山   田野   蜂蜜   高原   植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