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调养生谈》夏至养生浅谈

《疏调养生谈》夏至养生浅谈

夏至,又称夏节、夏至节等,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古时民间"四时八节"中的一个节日。夏至于公历6月21-22日交节,是太阳北行的极致,这天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此后太阳直射点南移。夏至这天北半球北回归线以北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夏至过后太阳高度逐日降低。但对于北半球北回归线以南各地来说,夏至过后,太阳光照仍在增强。从这一天起,进入炎热季节,天地万物在此时生长最旺盛。所以古时候又把这一天叫做日北至,意思是太阳运生到最北的一日。夏至为天地之间阳极转阴之时。“人禀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的健康亦与天地气机密切相关,因此说,夏至养生,意义重大。夏至天最长,夜最短,此时阳热至极而一阴始生。我们居住在北半球,临近夏至,阳气越来越升浮,天气也越来越热了。夏至之后,天地之间阳气开始向下用力,从夏至至冬至,阳气渐敛渐降,渐至收藏。不管是养生还是治病,都当知晓这个规律,并且善借天地之力以助身体平衡阴阳,从而调理健康。


《疏调养生谈》夏至养生浅谈


俗话说:冬至养生,夏至治病。热极而寒生,寒生百病重。所以夏季需要特别注意过热而导致寒生。同时也因为夏至已至,此时温度高,所以我们应该遵循“三避”原则即避暑、避湿、避寒,使身体保持在健康稳定的状态。


★要注意避暑


高温环境下,人容易发生体温调节机制紊乱而引起“中暑”,若不及时处理,还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机能紊乱,如意识混浊、狂躁不安、昏迷等症状,所以我们应该注意避暑。避暑有哪些简单有效的措施呢?首先,中午前后不要外出,尤其要避免暴晒;其次,避免剧烈运动和强体力消耗;再次,保证汗腺功能正常,不要损伤汗腺;最后,借助自然风、风扇、空调等降温


★要注意避湿


高温是使人中暑的主要因素,但在一定条件下空气中的湿度也与中暑有一定的关联,因此在夏季不仅要注意避暑,还要注意避湿。那避湿又有哪些简单有效的方法呢?首先,要远离潮湿环境;其次,可借助饮食利湿,具有去湿作用的食物主要有:鲤鱼、赤小豆、金针菜、莴苣、薏仁米、扁豆、冬瓜等;再次,可选用空调设备除湿;最后,可在医生建议下服用合适的药物去湿


《疏调养生谈》夏至养生浅谈


★要注意避寒


中医认为:夏季为了散热,人的皮肤毛孔会开泄,这时最易感受风寒、风湿及湿热之邪,罹患疾病。所以我们要避寒。那么有些什么方法呢?我建议一下几点方法。首先,要注意尽量进食温热饮食不贪吃冷饮、冷食;其次,睡觉时一定要盖住“肚子”;其三,早餐时适当吃点生姜,民间有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其四,要防止躯体受寒,对夏季来说就是正确的使用电扇和空调;其五,不要用冷水洗头,冲脚


《疏调养生谈》夏至养生浅谈


在中医养生理论中,夏季阳气盛于外。从夏至开始,阳极阴生,阴气居于内。这一时节的养生保健,一方面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顺应中医“春夏养阳”的特点;另一方面,夏至也是所谓“阴阳争死生分”的时节,俗话说“夏至一阴长”,也就是说,尽管天气炎热,可阴气已开始生长,因此必须结合时令特点调整养生方式以保护阳气。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保护阳气呢?我建议做到以下几点。


★起居养生


夏至宜晚睡早起,不宜夜晚露宿。起居调养,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宜晚睡早起。夏季炎热,“暑易伤气”若汗泄太过,令人头昏胸闷,心悸口渴,恶心甚至昏迷。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宜晚睡早起。安排室外工作和体育锻炼时,应避开烈日炽热之时,加强防护。合理安排午休时间,一为避免炎热之势,二可恢复疲劳之感。夏日炎热,腠理开泄,易受风寒湿邪侵袭,睡眠时不宜风扇直吹有空调的房间,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更不宜夜晚露宿


《疏调养生谈》夏至养生浅谈


★运动养生


夏至运动,宜在清晨或傍晚。夏季运动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凉爽时进行场地宜选择在河湖水边,公园庭院等空气新鲜的地方,有条件的人可以到森林、海滨地区去疗养、度假。锻炼的项目以散步、慢跑、太极拳、广播操为好,不宜做过分剧烈的活动,若运动过激,可导致大汗淋漓,汗泄太多,不但伤阴气,也宜损阳气。在运动锻炼过程中,出汗过多时,可适当饮用淡盐开水或绿豆盐水汤,切不可饮用大量凉开水,更不能立即用冷水冲头、淋浴,否则会引起寒湿痹证、黄汗等多种疾病。


★精神养生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就是说,夏季要神清气和,快乐欢畅,心胸宽阔,精神饱满,如万物生长需要阳光那样,对外界事物要有浓厚的兴趣,培养乐观外向的性格,以利于气机的通泄。与此相反,举凡懈怠厌倦,恼怒忧郁,则有碍气机通跳,皆非所宜。嵇康《养生论》对炎炎夏季有其独到之见,认为夏季炎热,“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即“心静自然凉”,这里所说就是夏季养生法中的精神调养。


《疏调养生谈》夏至养生浅谈


★饮食养生


夏至饮食宜食苦酸咸。饮食调养,有夏时心火当令,心火过旺则克肺金之说(五行的观点),故《金匮要略》有“夏不食心”的说法。根据五脏、五味的相互关系,味苦之物能助心气而制肺气。夏季又是多汗的季节,中医认为此时宜多食酸味以固表。同时多食咸味以补心,因咸入肾,补养肾水,肾水上行以敛心火,不致心火过旺。


《疏调养生谈》夏至养生浅谈


★冬病夏治


夏至时节养生当重视阳降阳敛。夏至时节,阳气升浮于体表,平素内伏的邪气亦易外达,且气行旺盛,血液流通也快。因此,伏邪为患所引起的诸多病症都可考虑在此段时间借天之力,以扶阳透邪,活血祛滞。目前常见的慢性病症多属此类,且冬天易发作的疾病亦可夏天治疗,因此,久年病患当珍惜夏至时节,及时扶正祛邪,其效果必将远胜平时。此之谓冬病夏治。


总的来说,为了更好地维护健康,可以在夏至的当天及前后一两天,努力做到以下几点:早睡,使阳气归根;素食,使阳气宣通;少累,使阳气不耗;平静,使阳气勿扰。如此则人体阳气不耗,一阴可生。夏至之后,一阴已生,当养其生机。适当避暑,勿使内火燔灼;勿过食煎炸、烧烤、辣椒等物,以免动火伤阴;静可生阴,动能生阳,炎暑时节,一动不如一静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夏至   汗腺   北回归线   心火   阳气   阴气   北半球   炎热   时节   早起   夏季   中医   饮食   太阳   天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