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阳气最盛,为什么还要养阳?

“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其中把人体的阳气比作天体的太阳,突出了阳气是人体生命活动之根,化生万物之源。

人体的基础物质(气、血、津、精)必须依赖阳气的温煦、气化,将水谷化为精微物质,可见阳气的重要性。

我国现存最早的中医典籍《黄帝内经》提出了“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理念,实际上指的就是阳气的生长收敛。

很多人会很奇怪,明明夏季阳气最重,为什么我们还要养阳呢?


为什么夏天还要养阳?


夏天到底有多热?

平心而论,处于科技时代的我们,从来没有真正过过夏天。

办公室里的温度,常常25℃都不到,空调吹得脚下冰凉;下班坐地铁回家,头顶的空调冷嗖嗖直钻脖领;回到家,开着空调吃着冰镇西瓜那叫一个凉爽。

因为我们太渴望凉爽,脱得太快,吹得太凉,喝得太冷,吃得太冰,再加上晚上不睡觉,白天睡不醒……这些都导致了阳消阴长,阳气虚了,自然动不动就容易感冒发烧。

夏季阳气最盛,为什么还要养阳?

此外,到了夏天人体容易出汗。“阳加于阴谓之汗”,出汗离不开阴和阳,人之所以能出汗就是因为阳在后面,推动着阴从身体里出来,叫汗。所以,如果汗出得多,伤的不仅仅是阴,一开始是“气阴两伤”,时间长了就是“阴阳两伤”了。有时候大汗以后,人会感觉非常疲乏劳累,其实就是伤了阳气的表现。

一年四季中阳气是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的,它也符合外界时令的自然规律,符合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个自然规律,春季阳气生发,夏季自然是阳气生长的时间,如果这个时期内阳气受损,必定会使人体的阳气不足,会影响以后阳气的收与藏。

夏季天气最炎热,此时人体阳气也是最旺盛,此时养阳,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么,夏季应该如何养阳呢?


01.睡眠

夏季天长,可以根据节气变化稍迟入睡、早点起床,但中医学认为,子时和午时是阴阳交替之时,睡好子午觉,有利于人体养阴、养阳。

因此晚上最迟不可超过子时,也就是晚上11点之前一定要入睡。

中午要坚持适时午休,以便消除疲劳。即使没有条件午睡,中午也最好闭目养神或听听音乐,使身体“入静”以平衡过渡。


02.饮食

人体阴阳平和,夏季阳热盛于外,则体内阳气相对不足;那么阳气虚弱,常常怕冷,易感冒的人,夏季应多进食补阳之品。

夏天炎热而多雨,人体就容易出现头重乏力、倦怠抑郁、胸闷、胃口不好等现象。此时脾胃功能下降,若贪凉阴冷,损伤脾胃,则易生吐泻;并且也不宜食用肥甘之品,因脾胃消化腐熟功能减弱,食用过多则助湿生热。

因此,防止湿热困扰,饮食适宜清淡,少油腻,以温食为主可多吃一些清热利湿的食物,如绿豆粥、荷叶粥、红小豆粥等,或用冬瓜与莲叶、薏米共煮汤喝。


03.运动

很多人认为,夏天本来就出汗比较多,运动起来更是大量出汗,水分和无机盐的流失对健康不利,于是便懒得运动了。

其实,夏季人体内阳气随大自然的阳气生发,此时应通过锻炼助体内阳气生发,尤其是现代人长期呆在空调房里,缺乏一定的运动量,出汗相对较少。 

但要注意的是,运动也要合理,至少不要在剧烈的阳光下运动,运动时还要及时补充水分,谨防中暑。运动的时间也以饭后1小时为好,不要过于剧烈,可选择散步、慢跑、游泳等运动。


“阳气不足,湿邪不去”,吃再多补品药品也无济于事。中医认为,绝大多数疾病都可以通过养护阳气、祛除湿邪来防治。

在一年四季中,夏季是阳气最盛的季节,也更利于将人体阳气养护得更加旺盛,避免一些疾病的侵扰。

养阳正当时,大家一起行动起来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阳气   化生   黄帝内经   子时   多雨   夏季   脾胃   自然规律   凉爽   阴阳   夏天   晚上   人体   空调   时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