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地区烦死人的“脚气”调治

岭南地区,属于亚热带和热带气候,一直以湿热著称,疾病发病,也具有一定的地域特色。这种湿热的特征,在夏季,尤其是城市里,就更加雪上加霜,尤为明显。其中一种恼人的病,夏季就尤其突出,那就是“脚气”,其实脚也包括手,所以“脚气病”应包括手足的癣、汗疱疹等。

首先,必须清楚:医学上的“脚气病”和民间说的“脚气”不同。

医学上的脚气病是维生素B1严重缺乏导致的神经心脏等病变,未及时治疗会丧命。而民间的脚气指的是手足出现的糜烂、瘙痒、水疱、渗液等炎症反应及不适症候,包括足癣、汗疱疹等,属于恼人缠绵的轻病。

因为足癣和汗疱疹症状极其相似,或者两者不可避免相互合并混杂,所以往往临床非皮肤科医生对两个病都傻傻分不清楚,更何况平民群众。所以为了方便科普,从我们中医“异病同治”的角度上科普,我干脆就统称为“脚气”大家会容易理解点。

岭南地区烦死人的“脚气”调治

脚气多发于手掌和足底的角质层中,有些开始即见糜烂渗液,瘙痒难忍;有些开始可见深部散在单发或簇状出现,表面无破损的水疱,可无症状,或瘙痒无比,或胀,尤其是在潮热、闷热的环境下,瘙痒更明显,可因搔抓破损后糜烂渗液感染,也可能持续2周左右水疱自然干涸脱皮。脚气中,手足癣是明确的真菌感染,而汗疱疹更应该归属为无菌性超敏炎症反应,与体质和心理有明显关联,抗真菌药往往无效,糖皮质激素外用却能明显缓解。

脚气的发病

1.脚气发病与地理气候明显关联。

脚气发病具有明显地域特征,多在湿热气候的地域出现。比如沿海地区、东南亚以及海南岛、台湾、香港、澳门等海岛地区,因为这些地区大多又湿又热。比如著名的香港脚,就说明了这个病发病具有明显地域特征。


2.脚气发病跟饮食也是密切关联的。

饮食往往也是地理气候之外的一大外在诱因。脚气基本属于湿热致病,饮食不当摄入肥甘厚腻过多本身会引起体内滋生湿热,诱发或加重疾病。饮食不当会损伤脾胃,脾虚生湿化热,也是内生湿热一大原因。所以,北方有些地区肥甘厚腻的重口味烹调方法,未必适合岭南地区。岭南地区的人民,尤其是客家人,饮食都是属于出了名的清淡口味,都是为了适应岭南地理气候减少湿热长年累月积累下来的饮食习惯。


3.脚气发病跟自身体质和基因也是有明显关联的,发病往往有家族聚集性。

同一家族的人,分布在岭南不同地区,即使不是吃一锅饭,基本不接触,一到夏天也容易同时发病。究其原因,毕竟岭南人自古代从北方迁徙定居在岭南地区后几百年几千年的时间里,长期下来,岭南气候会修改这些移民后代的基因来适应气候,所以这病的根本原因就一代一代传下来了,遗传基因是脚气的内因。

脚气的防治

脚气既然跟湿热明显关联,那么预防治疗也就必须从湿热着手,能达到减少发病、减轻症状的目的。除了适当运动锻炼提高免疫力外,还有如下对策。


1.脚气的预防

首先,从地理气候方面预防,大环境咱们干预不了,小环境可以调整。要保持居住环境通风透气,湿度适中,避免太潮湿的房子,居住高楼层的人也要适当到地上走走接触地气,甚至光脚在泥土上走走,接触下泥土气息。毕竟泥土本身可以健脾祛湿,有利于减少手足部湿气,提高局部免疫力,这可能就是中医五行里的“土克水”,土能克制水湿。


其次,保持手足部通风透气,排汗正常,穿棉质透气鞋袜,或者穿材质较好的凉鞋,家居甚至可以穿木屐,更利于足部健康。


再者,饮食结构和习惯要适当。总原则就是少食肥甘厚腻食品,多食蔬菜等含纤维素食品。中国有“八大菜系”,菜肴特色也各有千秋。主要烹饪方法就有14种之多,即: 溜、焖、烧、汆、蒸、炸酥、烩、扒、炖、爆、炒、砂锅、 拔丝,都可以改变食物的性味 。同一种食品,分别用14种方法烹饪出来,在中医的性味而言都不同,所以选择烹调方法很重要。既然岭南地区夏季咱们惹不起湿热,我们就选用清蒸、快炒、凉拌、清汤等清淡煮法,尽量避免炖、焖、卤、煎炸等重口味容易滋生湿热的烹调方法。


2.脚气病的中医治疗

外部环境改变不了,饮食没法讲究,还是中招,湿热较重,症状明显患者,就必须及时食疗和药疗调理了。因为脚气不仅仅是外部原因,内生湿热也是主要诱因,单纯用外用药其实不好效果,且容易反复,所以要结合内部治疗以更好地减缓症状,减少发病。


食疗上,可选用岭南地区夏季常用的土茯苓、苦瓜、陈皮、冬瓜(带皮瓤)、木棉花、茵陈、鸡骨草、茯苓、扁豆、芡实、薏米(孕禁)、赤小豆、海带、桑白皮、山药、牛大力、西洋参、太子参、灵芝、黄芪等常用食药材制作食疗食品,益气健脾,清热利湿。比如冬瓜薏米海带水鸭汤,或土茯苓苦瓜龙骨汤,或鸡骨草煲排骨汤等,根据爱好自行发挥。但岭南地区人民虽常有湿热,但往往还合并气阴虚,脾虚,切忌一味选用寒凉食疗以免损伤脾胃导致脾虚生湿化热。


食疗还是搞不定的,就要到中医科调理调理了。临床上,我们一般根据病人体质和证型运用健脾益气、清热利湿药材比如三仁汤、二(四)妙散、龙胆泻肝汤、五苓散、参苓白术散等方剂加减口服调理,结合艾灸、穴位贴敷、沐足、刮痧、拔罐等中医调治方法,经过调理后,患者脏腑通畅,气血调和,体内湿热得除,自然就消停舒畅了。一般而言,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致一方病,一方草药治一方病。治疗尽量选用岭南地区本地药材更适合岭南人。比如岭南的陈皮、砂仁、大腹皮、布渣叶、鸡骨草、广金钱草、牛大力、溪黄草、五指毛桃、火炭母、救必应、独脚金、百花蛇舌草、地稔、岗稔等,更为适合岭南地区湿热病人。


但是,正如上面所言的,脚气发病关乎地理气候环境、饮食居住和体质基因,经过治疗后,仍然需要注意上面的预防方法,减少体外体内湿热侵袭,减少发病。能防则防,防了没防住再来找医生。

岭南地区烦死人的“脚气”调治

(科普需要,文中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麻烦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9

标签:脚气   岭南   鸡骨草   水疱   地区   湿热   食疗   疱疹   体质   基因   地域   死人   气候   地理   饮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