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过35,就要关注骨量变化,具备19项风险更要警惕

骨质疏松,是1种以骨量低下、微结构破坏为特征的骨病,会导致骨脆性增加及骨折风险。骨质疏松与年龄密切相关,因为,人体骨量变化就像1条抛物线,先增长,到35岁左右达到高峰,然后逐渐减少。因此,年轻人就要开始关注骨骼健康。那么,有哪些因素会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预防时,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呢?咱们现在来解析。

年过35,就要关注骨量变化,具备19项风险更要警惕

骨质疏松,是缓慢进展的代谢性骨病。目前,咱们同胞中,50岁以上的人群,每5名女性中,就有1人患有骨质疏松;男性患病率稍低,但是,比例超过14%;60岁以上人群,患骨质疏松的比例更高。骨质疏松的发生,具有多项风险因素,老百姓可以通过自测来进行评估。

年过35,就要关注骨量变化,具备19项风险更要警惕

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提供了1个测试,可以进行初步风险筛查。这个测试包括19个选项,多1个肯定答案,骨质疏松的风险都会增加,需要进行骨密度检查。前8个问题包括,父母被诊断为骨质疏松或在摔伤后骨折;父母中有1人驼背;本人年龄超过40岁;曾在成年后发生摔伤后骨折;过去1年摔倒超过1次,或因为体弱而担心摔倒;40岁后身高减少超过3厘米;曾经体重过轻;曾连续服用类固醇激素超过3个月。

年过35,就要关注骨量变化,具备19项风险更要警惕

预测骨质疏松风险的其他11个测试问题,还包括,是否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是否被诊断出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旁腺功能亢进、1型糖尿病、克罗恩病、乳糜泻等胃肠疾病或营养不良;女性是否在45岁之前停经;是否在怀孕或子宫切除以外的情况下,曾经停经超过12个月;在50岁以前,是否切除卵巢且没有补充激素;男性是否出现生殖功能障碍或雄激素过低的相关症状;是否经常大量饮酒;是否吸烟或曾经吸烟;每天做家务、走路、跑步等活动是否少于30分钟;没有坚持食用乳制品,也没有服用钙片;每天户外活动少于10分钟,并且,没有服用维生素D。

年过35,就要关注骨量变化,具备19项风险更要警惕

骨质疏松风险,还有1种专门针对绝经后女性的评估方法,称为OSTA计算法,公式是用体重的公斤数减去年龄岁数,再乘以0.2。得出的数值,如果大于负1,则为低风险;数值是负1到负4之间,为中度风险;数值小于负4,为高风险。对于低风险,如果没有骨质疏松的其他风险因素,比如服用激素或长期卧床等,就不需要进行骨密度检测;中度风险,需要检测骨密度,检测值较低,就要考虑药物治疗;高风险,需要检测骨密度,并且及时进行药物治疗。

年过35,就要关注骨量变化,具备19项风险更要警惕

预防骨质疏松,需要从10项措施入手,第1是从年轻时就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第2是注意均衡饮食,注意补钙,膳食结构低盐,并且摄入适量蛋白;第3是尽早戒烟;第4是限制饮酒量;第5是通过步行或跑步等活动,增加骨质强度;第6是每天平均进行20分钟日照;第7是有意增加负重运动;第8是预防摔伤;第9是及时进行骨密度检测;第10是确定诊断后,及时进行治疗。

年过35,就要关注骨量变化,具备19项风险更要警惕

骨质疏松防治中,有许多认识误区,应该及时纠正。第1,是将防治骨质疏松等同于补钙,骨质疏松的本质是骨吸收速度超过骨形成速度,破骨细胞影响大于成骨细胞,因此,骨质疏松是骨代谢异常,需要综合防治,提高骨量,增加骨强度,预防骨折。第2是许多人认为喝骨头汤可以预防骨质疏松,实际上,骨头汤里溶解的主要成分是脂肪,补钙的作用很小;通过饮食补钙,应该增加牛奶的摄入,同时需要减少咖啡因的摄入。第3是认为骨质疏松是老年病,从而忽视提前预防。真实的情况,是35岁左右骨量就达到峰值,然后开始减少,尤其是女性,更应该在年轻时就预防骨质疏松,坚持均衡饮食,并且进行运动和日照,保持足够骨量和骨硬度,以及关节灵活性和肌肉力量,才能防止骨质疏松带来骨折等伤害。


爱谁,就把健康传给谁。

你的健康,我的关注。专业人员以科学与人文视角观察健康,包括快报、细节、提醒、释疑、观察、观点、史话、逸事等系列,内容为作者魏宏岭及团队原创作品。拒绝未经许可的一切形式的盗用、盗链及转载,否则将依据相关法律予以追究。


#健康排位大赛##健康大V创造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微结构   甲状旁腺   乳糜   日照   风险   激素   数值   强度   体重   年龄   因素   饮食   测试   女性   健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