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中年高血压莫大意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压力的增加,高血压患病人群不断增长,并且呈现逐渐年轻化的趋势。年龄小于65岁的中青年是我国高血压患病率持续升高和患病人数激增的“主力军”。值得注意的是:中青年高血压多呈“”隐匿性“,早期多无明显症状,常于体检或偶然测量时发现。少部分患者出现高血压急症或心脑肾严重靶器官损害时才发现自己血压高。

青中年高血压莫大意

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病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①症状不典型,多数患者并无明显症状;②以舒张压升高为主;③合并超重/肥胖及代谢异常的比例高:由于中青年高血压患者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常常合并超重、肥胖、血脂异常、糖尿病或糖代谢异常、高尿酸血症等;④家庭自测血压比例低;⑤治疗依从性差、血压控制率低;⑥合并继发性高血压比例高。

《中国中青年高血压管理专家共识》指出:中青年高血压在确立诊断前需除外继发性高血压。常见继发性高血压原因包括肾实质疾病、肾动脉狭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副神经瘤、皮质醇增多症及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对于年龄小于40岁或2级及以上高血压患者尤其值得注意。除此之外,还需注意药物影响和心理应激等因素。近年来发现甘草、激素、非甾体抗炎药及避孕药等药物诱发的高血压并不少见,尤其是女性患者居多。


青中年高血压莫大意

常见继发性高血压原因

在除外继发性高血压之后,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应当改善生活方式,低盐低脂饮食,适当运动,定期监测血压,积极进行风险评估,尤其是高血压2级以上患者,应当依据血压水平和总体心血管病风险制定相应的治疗策略。初诊时需筛查血糖、血脂、肝肾功能、电解质、尿常规、心电图、心脏彩超、颈动脉超声、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等检查化验明确是否有靶器官损害,进行总体心血管风险评估。如若改善生活方式血压仍不能控制,需进行规律降压治疗,持续服药,不可随意中断药物治疗。并且,建议将中青年高血压患者血压降至140/90mmHg以下,如能耐受可进一步降至130/80mmHg以下。

图片来源于网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6

标签:高血压   皮质醇   原发性   中青年   生活方式   肥胖   血脂   器官   高血压患者   症状   血压   药物   中年   患者   异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