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名言警句

1.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解释:做事情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如果做事情能持之以恒,那么即使是金石那么坚硬的物体都能雕出美丽的花纹。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解释: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随着历史的发展,人类不断进步,比喻学生胜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

3.匹夫不可以不慎取友。友者,所以相有也。

解释:做君主的不能不谨慎地选择臣子,平民百姓(匹夫)不能不慎重地选择朋友。朋友,是互通有无的。

4.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解释:表面意思是说千里之路,是靠一步一步地走出来的,没有小步的积累,是不可能走完千里之途的。引申意是做事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忍不拔最终才能达到目的。

5.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

解释:批评我而且批评得恰当的人,是我的老师;赞扬我而且赞扬得恰当的人,是我的朋友;阿谀奉承我的人,是害我的敌人。

大致是告诉我们要怎样辨别好坏,君子与小人,要严以律己、善意待人,要建立人与人之间的正常关系。

6.流言止于智者。

解释:滚动的球体掉进凹陷处会停止,谣言传到明白人那里就平息。没有根据的话,传到有头脑的人那里就不能再流传了。

7.志忍私然后能公,行忍性情然后修。

解释:在意志上能够抑制私欲然后才能为公,在行为上能抑制感情然后才能有好的品质,聪明并且善于请教别人,然后才能成为有才干的人。

8.君子宽而不僈,廉而不刿,辩而不争察而不激,直立而不胜,坚强而不暴,柔从而不流,恭敬谨慎而容。

解释:君子心胸宽广却不怠慢他人,有原则却不伤害他人,善于雄辩却不与人争吵,明察事理而不偏激,品行正直却不盛气凌人,坚定刚强却不凶暴,柔顺温和却不随波逐流,恭敬谨慎并能宽容大度,这就叫做德行完备。

9.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它事矣。

解释:君子将欲修养此心,最好之方法莫过于“诚”之一字。至诚无伪,便别无他事矣,只是守仁行义,如此而已。

10.荣辱之大分,安危利害之常体。

解释:荣与辱的最大区别,要看一个人对安危利害态度来判别.把义放在首位然后取利的为荣,把利放在首位而后才求义的就是辱.以义立身的就荣耀相随,处处通达,以利立身的就耻辱困绕,困窘交加;通达顺利者就可以驾驭别人,窘困者受制于人。

11.礼,所以正身也;师,所以正礼也。

解释:礼义道德是人们应当遵循的行为基本规范,教师则是正确理解礼义道德的人。

12.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解释:路程虽近,不走就达不到目的地;事情虽小,不做就成功不了。

13.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解释:意指环境完全左右人的行为,就像生长在麻丛中的蓬草,会长得很直,失去原来的形貌;而混在黑泥中的白沙,也会变黑。说明环境的重要性,古有孟母三迁,就是如此。古人还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4.公生明,偏生暗。

解释:公正就政治清明,偏私则政治黑暗。

15.积土而为山,乘之而后高,积水而为海,积之而后深。故圣者众之所积也。

解释:累积计泥土可以达到山一样高度,登上后站得高;积聚水可以达到海一样深厚,只有积累才能达到深厚。所以圣人都是积累起来的。

16.岁不,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

知君子。

解释: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

17.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解释:登到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可是远处的人却能看见;顺着风喊,声音并没有加大,可是听的人却能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长江黄河。

18.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

解释:南方有一种叫“蒙鸠”的鸟,用羽毛编织作窝,系在嫩芦苇上,风一吹就坠落了,鸟蛋全部摔烂。不是窝没编好,而是不该系在芦苇上面。西方有种叫“射干”的草,只有四寸高,却能俯瞰百里之遥,不是草能长高,而是因为它长在了高山之巅。蓬草长在麻地里,不用扶持也能挺立住,白沙混进了黑土里,就再不能变白了,兰槐的根叫香艾,一但浸入臭水里,君子下人都会避之不及,不是艾本身不香,而是被浸泡臭了。所以君子居住要选择好的环境,交友要选择有道德的人,才能够防微杜渐保其中庸正直。

19.物类之起,必有所始。

解释:事物的出现必然会有它的开端,或者可以说是始祖。

20.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解释:君子定居时一定要选择好的地方,外出一定要同有知识才能的人交往,用这种方法防止邪恶的东西污染接近了正直的思想。

2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解释: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儿兴起了;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儿产生了;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那么就会达高度的智慧,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

22.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

解释:看到善良的行为,一定一丝不苟地拿它来对照自己;看到不好的行为,一定心怀恐惧地拿它来反省自己;善良的品行在自己身上,一定因此而坚定不移地爱好自己;不良的品行在自己身上,一定因此而被害似地痛恨自己。

23.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

解释:能够肯定正确的、否定错误的才是智慧的表现。把错的认为是对的、把对的认为是错的,那就是愚昧的表现。

24.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

解释:不学会礼仪礼貌,就难以有立身之处,人不守礼就没法生存,做事没有礼就不能成功,国家没有礼则不安宁。

25.治气养心之术:血气刚强,则柔之以调和;知虑渐深,则一之以易良;勇胆猛戾,则辅之以道顺;齐给便利,则节之以动止;狭隘褊小,则廓之以广大;卑湿重迟贪利,则抗之以高志;庸众驽散,则劫之以师友;怠慢僄弃,则照之以祸灾;愚款端悫,则合之以礼乐,通之以

思索。

解释:理气养心的方法:血气刚强的人,就用心平气和来柔化他;深思过虑的人,就用平易善良来纠正他;勇猛乖张的人,就用顺情合理来辅助他;性急嘴快的人,就用举止安祥来节制他;气量狭隘窄小的人,就用宽宏大量来开导他;卑鄙、迟钝、贪利的人,就用志向高尚来压制他:平庸、愚蠢散漫的人,就用良师益友来强迫他;怠慢、轻佻暴弃的人,就用招灾惹祸来晓喻他;愚鲁、拘谨的人,就用礼文乐歌来调济他,用善于思索来导通他。大凡理气养心的方法,没有比顺从礼更直接的,

没有比得到导师更重要的,没有比纯一爱好更神速的,这就叫做理气养心的方法。

26.志意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内省而外物轻矣。

解释:精神层次提高了就轻视富贵,把道义看重了就会看轻王公那样的地位,注重内心的修养就会把外物看淡。

27.身劳而心安,为之;利少而义多,为之;事乱君而通,不如事穷君而顺焉。

解释:作为君子(拥有良好品德的人),有些事情即使做了会身体劳累,但只要能够心安,就应该去做;有些事情即使做了也获得不到利益,但只要符合道义,就应该去做。

28.良农不为水旱不耕,良贾不为折阅不市,士君子不为贫穷乎道。

解释:优秀的农人不因为水灾旱灾而不耕作,优秀的巡航人不因为市场上的的跌价而不去做生意,士人君子不因为身份低微和穷困而懈怠对学问的追求。

29.体恭敬而心忠信,术礼义而情爱人;横行天下,虽困四夷,人莫不贵。

解释:心存恭敬和忠信,依照礼仪真心地去爱别人的人,可以走遍天下,即便他身处蛮荒之地,人们也同样会尊重他。

30.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

解释:国家想要振兴,一定要尊敬教师,重视专业人才。

31.礼,所以正身也;师,所以正礼也。

解释:礼义道德是人们应当遵循的行为基本规范,教师则是正确理解礼义道德的人。

32.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

解释:君子以没有修养为耻,不因为被诬蔑为耻,以没有信用为耻,不以不被信任为耻,以没有才能为耻,不以不被重用为耻。

33.君子崇人之德,扬人之美,非谄谀也。

解释:君子崇拜别人的美德,赞扬别人的美德,这不是阿谀奉承。

3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解释: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经常把学到的东西拿来检查自己的言行,(遇到事情)就可以不糊涂,行为也就没有过失。

35.仁义礼善之于人也,辟之若货财粟米之于家也。

解释:仁义礼善对于人就好像财物粮食对于家庭一样重要。

36.人知贵生乐安而弃礼义,辟之是犹欲寿而刎颈也。

解释:人知道看重生命喜欢平安却抛弃礼义,打个比方,这就像想长寿却去割脖子,没有比这更愚蠢的了。

37.笃志而体,君子也。

解释:有坚定的意志,为事业孜孜奋斗的人,就叫作君子。

38.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也。

解释:所谓礼,就是截断长的接续短的,减少有余的补充不足的,表达敬与爱的文明,并养成坚持仁义的美德。

39.君子养心莫善于诚

解释:君子陶冶思想性情,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没有什么比诚心诚意更重要的了。

40.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解释:水火有气息却没有生命,草木有生命却没有知觉,禽兽有知觉没有道义,人却兼而有之,所以是世界上最可贵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荀子   富贵   高山   礼义   养心   警句   刚强   仁义   品行   无礼   道义   恭敬   正直   名言   君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