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名言警句

1.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解释:不倚仗年龄大,不倚仗地位高,不倚仗兄弟的势力去交朋友。交朋友,交的是品德,不能够有什么倚仗。

2.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解释:对别人恭敬的人不会侮辱别人,自己节俭的人不会抢夺别人。

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解释:指站在正义、仁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道义、仁义,必然陷于孤立。

4.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羞耻对于人关系重大,干机谋巧诈事情的人是没有地方用得着羞耻的。不以赶不上别人为羞耻,怎样能赶上别人呢?

5.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解释:有利的时机和气候不如有利的地势,有利的地势不如人心所向,上下团结。

6.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解释:爱别人的人,bai别人也永远爱他;尊du敬别人的人,别人也zhi永远尊敬他。

7.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解释:不管做什么,都要遵守规则,如果大家都不遵守规则,就没有规矩了。比喻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法则。

8.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解释:仁者是充满慈爱之心,满怀爱意的人;仁者是具有大智慧,人格魅力,善良的人。

9.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解释:做事好比掘井一样,掘到六七丈深还没有见水,仍然只是一口废井。

10.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仁德的言语不如仁德的声望那样深入人心,好的政令不如好的教育那样赢得民众。好的政令,百姓畏服;好的教育,百姓喜爱。好的政令得到百姓的财富,好的教育得到百姓的心。

11.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

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

解释:人不学而有的能力,是本能,不用考虑而知道的事情,是自身的意识。孩子没有不知道爱自己亲人和长辈的,没有不知道尊敬兄长的。爱亲人,是仁的表现,尊敬长者,是义的表现。有仁义,不需其他也能通达天下之事。

12.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解释:能成就大事的人物,总会有善良,纯朴,率直,热爱生命的人格品质.或善良,纯朴,率直,热爱生命的人才能成为大人物。

13.形色,天性也;惟圣人然后可以践形。

解释:每个人都有成圣的潜质,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天生是圣人;有了上天赋予的潜质,却选择“自暴自弃”,或者没有正确的方法去努力,与圣人的差距便会很大。

14.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解释:恶劣的环境可以激起人的忧患意识,使其改变现状,为了生存积极奋发,最终能强大起来;安逸的环境容易消磨人的意志,易使人堕落,最终在安乐的环境中灭亡。

15.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解释:世界上可学、可做的事情多么多,人不可能样样都学,样样都做,什么都想学,什么都想做的人,往往什么都学不好,做不好。所以我们应该学会选择和放弃,人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只有放弃学一些东西,放弃做一些事情,才能专心致志地学好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做好自己擅长的工作,这样才能有所作为,成就一番事业。

16.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解释:人们有句口头语,都说天下国家。天下的基础是国,国的基础是家,家的基础是个人。

17.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解释:自己糟蹋自己的人,和他没有什么可说的;自己抛弃自己的人,没他没有什么可做的。

18.养心莫善于寡欲。

解释:修养内心的方法,没有比减少欲望更好的了。

19.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解释:即使有天下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凉它十天,没有能够长大的。比喻做事一日勤,十日怠,没有恒心,是不会成功的。

20.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

解释:做了仁义的事,却不明白为什么要做,天天习以为常却不知道所以然,一天都按着道去做却不想想什么是道,这种人占多数。

21.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解释:意思是说,人民放在第一位,国家其次,君在最后.这是因为,有了人民,才需要建立国家;有了国家才需要有个“君”.国家是为民众建立的,“君”的位置是为国家而设。

22.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解释:权,然后知轻重:称一下,然后知道轻重。度,然后知长短:量一下,然后知道长短。权和度是权衡,度量的意思,引申为思考之义,这句话就是告诉我们,对事物的判断要经过仔细的思考才能够知道他们的内在本质。

23.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解释:一个人最大的缺点就是喜欢做别人的老师,而不知自己的缺点,暗含对人类没有自知之明!教育人要谦虚,要自省!

24.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解释:寻求就能得到它,舍弃就会失掉它;这样寻求就有益于得到,因为所寻求的存在于我本身之内的缘故。寻求它有方法,得到它靠命运,这样寻求无益于得到,因为所寻求的在我本身之外的缘故。

25.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解释: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内外亲属都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人都归顺他。

26.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解释:杀一个无罪的人就是不仁,不是自己的东西拿走就是不义,寓意就是不要做个不仁不义的人。

27.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解释:尊重有贤德的人,任用有才能的人,让他们发挥所长,让那些有才能的人常伴左右,那么天下有才能的人都愿意为这个朝代效力。

28.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解释:贤人先使自己明白,然后才去使别人明白;今天的人则是自己都没有搞清楚,却想去使别人明白

29.穷困便独善其身,得志便兼善天下。

解释:古代的君子,得志的时候,恩泽广施百姓;不得志的时候,修身养性,立足于世;穷困的时候,努力让自己更加完美;显赫的时候,就让天下人一起走向完美。

30.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解释:所以上天将要降落重大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一定要道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颠倒错乱,总不如意,通过那些来使他的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

31.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解释:仁德之人从不抱怨天,不责怪人。

32.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

解释:福与祸对于主体人而言,其实是对客观事物现象的一种价值判断。福利福利,福就是利,有利于人。人的本能是趋利避害,所以有了价值判断,就有了价值选择,为了福,孜孜以求。但客观事物有两面性,福与祸相反相成,相互转化。因此,都是我们求来了的或者说是招来的。

33.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解释:心这个器官职在思考,思考才能获得,不思考便不能获得。寓意:要你勤思考,多学习!

34.人之易其言也,无责耳矣。

解释:人们的道德修养达到融会贯通《周易》的境界,那么他就会辩才无碍,可以自圆其说而不会受到任何责难。

35.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解释:人不可以不知羞耻。从不知羞耻到知道羞耻,就可以免于羞耻了。

36.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解释:我善于知悉别人的言辞,也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9

标签:仁德   孟子   浩然之气   政令   穷困   警句   仁义   羞耻   轻重   圣人   长短   名言   无耻   君子   事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