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在历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何司马迁却评价其是千古罪人?

大家对于商鞅这个历史人物应该都是不陌生的,不管对历史感不感兴趣,在中学历史课本上他都是占有很大篇幅的关键人物,“商鞅变法”被认为是秦国走向富强的开端,而他本人也成为了我们国人传统意义上的“变革先驱”。

不得不说,不管是哪一个时代,对商鞅都是相对推崇的,因此,大部分国人也都感觉商鞅的形象是正面的,是光明磊落的。

俗话说“凡事没有绝对”,就在大多数人对商鞅评价极高的时候,《史记》的作者司马迁似乎就不怎么买账,他认为商鞅的一生不只有变法的辉煌,还有很多地方诟病,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商鞅在历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何司马迁却评价其是千古罪人?

一、对商鞅的评价分析

1、司马迁的总体评价

大慧之前在网上看了不少关于司马迁评论商鞅的文章,不少朋友认为在司马迁的眼里,商鞅不仅算不上什么大功臣,反而还是个典型的“千古罪人”。

平心而论,我个人认为没有这么严重,只不过司马迁对商鞅是颇有微词的,或者说有一些负面的评价,这一点从《史记·商君列传》中就能够很好的看出来。

大慧总结了一下司马迁意思,就是“刻薄少恩,反噬自身”这八个字,当然了司马迁还对此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主要的论据就是“挟持浮说”,什么意思呢?

就是司马迁不认同商鞅的法家理论,觉得这和正统的儒学背道而驰。

另外,在司马迁眼里,商鞅是通过秦孝公身边得宠的宦官上位,这一点也不能说是光明磊落,“刻薄少恩”就和商鞅做过的几件事有关了,比如“刑公子虔”、“欺魏将卬”、“不师赵良之言”等等。

所以用上面这八个字概括司马迁对商鞅的评价是比较公允的,在这篇列传的最后,作者还给商鞅的一生“定了性”——谋反,最好的证据就是他本人是被车裂而亡的。

商鞅在历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何司马迁却评价其是千古罪人?

2、深层次的解读

大慧认为司马迁之所以给出这样的评价,大概率是从“个人性格”的角度去说的,或者说他认为一个人的“性格”会酿成一生的悲剧,这方面的典型就是商鞅。

不过仔细地品味一下,并不能排除司马迁在内心深处,还隐藏着一份对商鞅的崇敬之情,因此才会对他在秦国的功绩津津道来,最后发出极大的感叹,原文中的“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其实就是这个意思。

换一个角度似乎也能证明在司马迁心中,商鞅到底是怎样的地位,《商君列传》在整部《史记》的多部列传中,排在第8位,前面的7篇里,除了《司马穰苴列传》之外,其他6篇都不是专门为一个人开的。

只有《商君列传》能够独立出来成传,这在修史严谨的封建时代,可不是闹着玩的,我们再来看一下这篇传的篇幅,遥遥领先其他列传,内容之丰富,记述之详细,也是其他列传难以比拟的。

如果大家有兴趣,也可以单独看一下《史记·秦本纪》,其中司马迁对秦国原本的落后局面,以及在列国中的低下地位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也对秦国历代国君的心愿进行了考证。

商鞅在历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何司马迁却评价其是千古罪人?

最后得出的结论就是:由于得益于商鞅的变法,秦国从此走向了富国强兵的道路,也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天下再也没有人敢小瞧秦国,至此,秦国六代君王的心愿得以了结。

不得不说,这个总结是公平的,也同样是对商鞅一生成就的肯定。

二、有负面评价的原因分析

1、时代的必然性

我们把环境稍微往前拉一下,不管司马迁出于什么样的目的去写,总之呈现给后世的,就是对商鞅有负面评价,这个事到底怎么算呢?

我认为也不能完全怪司马迁,首先,司马迁所处的时代距离商鞅生活的时代相隔2个多世纪。

商鞅在历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何司马迁却评价其是千古罪人?

大家都知道汉王朝是取秦朝代之,作为西汉的史官,你不说秦朝不好,不说之前秦国变法的“祖师爷”不好,难道要说汉朝不是正统性有问题吗?

所以司马迁从政治和时代的角度琢磨,多多少少都会掺杂些“必要的因素”在里面。

其次,在董仲舒被重用之后,原本百家争鸣的儒家思想已经被重新进行了“整合”,从单纯的思想学说变成了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一种思想工具,就算是单独从学说的角度研究,其中也融合了道家、阴阳家的部分理论。

要知道,司马迁可是董仲舒的门生,你说不受影响,那根本不可能,所以司马迁看待这个问题,一定会有这种“新儒学”的观点。

商鞅在历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何司马迁却评价其是千古罪人?

2、真实的商鞅

咱们不妨站在“旁观者”的角度看待这件事,我个人认为,司马迁的评价恰恰暴露出了他自身的一个问题,那就是在史官的立场上,自己的历史观绝对不能从所谓的“个人性格”角度出发作为标准。

《商君列传》中谈及商鞅第一次变法的时候,归结为了6分方面,包括十五连坐制度、奖励军功、严惩私斗等等,商鞅第二次变法的时候总结为了5个方面,有迁都咸阳、禁止父子、兄弟同住一室、推行民间分家组建小家庭、划分全国为31个县等等。

商鞅在历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何司马迁却评价其是千古罪人?

从这些总结能看出,司马迁对商鞅变法的内容和成就是了如指掌的,促进了生产力发展,鼓励了军功,抑制了贵族权力,并且让秦国完成了国家到地府的垂直管理,这一切都推动了秦国的富强。

但是他忘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那就是一切变法的成果,都是建立在严苛的刑法以及商鞅特别提倡的“贵庶同罪”之上的,换句话说,没有商鞅的这些所谓“负面评价”,自然也不会有日后强大,完成大一统的秦王朝。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董仲舒   秦国   史记   评价   史官   千古罪人   军功   秦朝   这一点   光明磊落   儒学   列传   刻薄   举足轻重   负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