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上大学的魏永康,后来却被中科院劝退,母亲:我恨不得他死了

中国一直有句老话,叫“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在我们的骨子里,对有文人风骨,放在现在来说,就是对有知识分子骨气的人,心中多少都还是会有些尊重的。因此,知识分子在社会上的地位也一直不低。

在这样的背景下,家里能出一个受人尊重的知识分子,一直是绝大多数家庭的期望。我们的国家刚好又是个“盛产”奇迹的地方,所以就有了很多的“寒门出贵子”、“神童”一类的故事。

魏永康算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早获得全社会关注的神童之一。白居易5岁能写诗,魏永康2岁的时候就能认出2000多个汉字。13岁那年,他就考上了大学。17岁,同龄人基本上还在念中学的时候,他就考进了中科院硕博连读。

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光耀门楣的天才,却被母亲毫不留情地毒骂:“我恨不得他死了才好!”

13岁上大学的魏永康,后来却被中科院劝退,母亲:我恨不得他死了

魏永康的经历,成也母亲,败也母亲。

魏永康的老家在湖南华容县,父亲是退伍军人,曾经参加过抗美援朝,后来因伤残退役,瘫痪在家。他的母亲叫曾学梅,在百货公司工作,是个普通的职工。父亲瘫痪以后,母亲就成了家里的顶梁柱,养活全家人。

而魏永康,是他们唯一的儿子。

曾学梅独自支撑着这样的家庭,自然把全部的希望都放在了儿子身上。她跟大部分中国人一样,希望孩子可以多读书,以后有出息,只是她培养孩子的方式有些独到。

魏永康才几个月大的时候,跟其他的孩子一样,还在嘤嘤呀呀,曾学梅就开始每天给他念唐诗,还买了很多认字的卡片,每天教他认字。魏永康也的确天资聪颖,2岁那年,他就认得了2000多个汉字。

这也让曾学梅察觉到了魏永康的天分。

13岁上大学的魏永康,后来却被中科院劝退,母亲:我恨不得他死了

为了能够让魏永康实现自己的期望,曾学梅几乎把工作以外的全部精力投入到他身上。魏永康也很听母亲的话。于是,靠着本来就很聪明的头脑,加上曾学梅刻意的培养,魏永康只用了两年就学完了小学的全部知识。

魏永康8岁那年,有些读书晚的同龄人可能才念小学一年级,而他已经进入了当地的重点中学。

凭借这个家庭的能力,显然没法托人找关系,或者靠塞钱完成这些事,这也说明,魏永康是靠着自己的成绩实实在在做到的,他确实是个天才。进入中学以后,魏永康的“天才”称号,传遍了整个县城。

之后的魏永康继续着自己的“开挂人生”。读中学的日子里,他参加各种奥林匹克竞赛,屡屡获奖,虽然身边的同学都比他年龄大,但是成绩都没有他好,知识储备也没有他多。

最直观的例子是,当时有一群高级教师,用了整整两周的时间设计了一个竞赛题目,魏永康只用了3分钟就轻易算出了正确答案。

13岁上大学的魏永康,后来却被中科院劝退,母亲:我恨不得他死了

此后,魏永康的“天才”名声开始从小县城传遍了全国。曾学梅也成了小县城里极受尊敬的人,每个人都鼓励她:“一定要好好培养,千万不能埋没了这个天才。

就连湖南省教育厅也说,希望魏永康可以留在湖南,接受湖南的培养。

这时候,曾学梅看到自己离期望越来越近,干脆就辞了工作,专门陪着魏永康读书。除了读书,魏永康的一切都不用自己操心,吃穿住行,作息时间,都被曾学梅安排得井井有条。甚至连饭都是曾学梅喂他吃。

也正是因此,魏永康从小到大的生活中,除了学习和考试,就只有曾学梅。他没有同龄的好朋友,也没有什么自己热爱的事情,生活的一切都掌控在曾学梅手里。

这种情况甚至一直到了大学。

魏永康在13岁那年就参加高考,并且考上了湘潭学院。曾学梅以孩子年纪还小为理由,向校方申请陪读。校方后来给曾学梅安排了宿舍管理员的工作,曾学梅就这样继续陪伴在魏永康身边。

13岁上大学的魏永康,后来却被中科院劝退,母亲:我恨不得他死了

白天,曾学梅给魏永康收拾卫生、整理学习用品、穿衣服、做饭,晚上魏永康一个人开始看书,曾学梅才腾出时间来工作。这样的母爱看起来实在有些畸形,学校的同学们对魏永康都指指点点,魏永康也察觉到了不妥。

可是,即便魏永康怎么反抗母亲,曾学梅还是把他牢牢抓在自己手里。

直到魏永康17岁那年,考上了中科院的硕博连读研究生。

这一次,魏永康跟母亲说了“不”,坚持要自己一个人去上学,因为他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拗不过儿子的曾学梅只好同意,可让她没想到的是,在自己的“爱护”下,魏永康早就跟正常人不一样了。

一个人读书的魏永康陷入了从未有过的困境。他不懂得收拾卫生,甚至连衣服都不会穿,也不懂得怎么跟导师和其他同学沟通。离开曾学梅,魏永康除了闷在屋里看书,其他什么都不会,整个生活全线崩塌了。

三年研究生读完,魏永康还没拿到毕业证,就已经消耗完了中科院的耐心,被直接开除。

13岁上大学的魏永康,后来却被中科院劝退,母亲:我恨不得他死了

回家以后,魏永康整天躲在屋里,上上网,看看书。没法读书以后,他什么也干不了,不出去社交,也不去找工作。本来因为儿子自豪的曾学梅觉得很耻辱,对儿子的爱一下子就成了“恨”。

因此,曾雪梅才会骂他:“我恨不得他死了才好。”

这句话还并不是玩笑,有一次曾雪梅带着儿子在路边走着,街上车水马龙,曾学梅特别想把魏永康推到车流里面去,理由是:“不读书就让他被车撞死好了。”

一代天才,就此成了“伤仲永”。后来魏永康成了一个普通人,做普通工作,结婚生子,但这段经历,他一定也会记得一辈子。

对这个故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反思。魏永康的问题几乎完完全全出在他的母亲身上,如果不是像枷锁一样的“爱”,魏永康的成就也许会很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家庭教育才是真正影响一个人一生的东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中科院   母亲   汉字   湖南   校方   神童   同龄人   知识分子   天才   身上   儿子   孩子   中学   家庭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