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希恕伤寒论学习笔记——90

90、本发汗,而复下之,此为逆也;若先发汗,治不为逆。本先下之,而反发汗,为逆;若先下之,治不为逆。


这一条主要是讲治疗先后顺序的。

我们先看第一句话“本发汗,而复下之,此为逆也;若先发汗,治不为逆”——病家有需要发汗治疗的病证,也有需要泻下治疗的病证,这种情况下先泻下治疗了,就是逆治,也就是错误的治疗了,只有先发汗治疗才是正确的。

举个例子:病家有身疼痛、发热、怕冷、头痛等表现,脉象不是虚弱无力的,这是属于太阳病,应该发汗治疗;同时还有腹胀、腹痛、腹部硬、大便四天没解,以往大便都是三四天一次,很粗、很硬,排便很困难,这是阳明病了,应该泻下治疗。两种情况都存在的话,这需要先发汗治疗太阳病,然后再泻下治疗阳明病,如果先泻下了,体表的太阳病就会随之入里,导致疾病缠绵难愈,先发汗再泻下,这也就是古人所说的“下不厌迟”。

第二句话我理解起来不是完全确定。我们可以把发汗当成治疗表证的手段,那么也就是说病家是少阴、阳明同时生病的话,这需要先攻下,也就是320条、321条、322条所说的少阴三急下证,先攻下体内燥矢,再温阳解表。但是,可否把发汗跟治疗表证相对等,我不敢肯定,这一句大家就先存疑吧。胡老认为第二句话在理论上讲得通,但实际临床上是没有的,我更偏向于是可以存在的,是少阴、阳明的同时生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5

标签:病家   脉象   伤寒论   泻下   体表   大便   腹部   虚弱   古人   头痛   体内   顺序   也就是说   所说   也就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