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应该怎么治?在中国,岂止是难说

癌症治疗黑幕的话题让很多人非常担心,希望谈谈癌症应该怎么治疗。

这个话题十分难说。

因为癌症是一个大概念,没有一种包治百癌的手段。就算到了单一癌症的地步,也是因病人的情况而异,个性化医疗的程度很高,这种高度个性化的特点,使得癌症治疗一言难尽。

既要积极治疗,又要避免过度治疗,如何把握,难度极大。又因为癌症通常被视为绝症,患者或者家属非常焦虑、在强烈的求生或希望奇迹发生的欲望的驱使下,很容易接受心理暗示,使得对癌症治疗的抉择上有很大的心理因素。

还有一点很关键:癌症治疗今非昔比。

在不久的以前,癌症治疗的主要手段有手术、放疗、化疗。面临的选择通常是,首先能不能手术?然后是要不要做放疗或化疗。现在加上靶向疗法,可能还有免疫疗法,这样一来还牵扯到基因检测,排列组合般地让癌症治疗的选择成倍地增长。

靶向疗法和免疫疗法让一小部分癌症患者获益,甚至创造了奇迹,并且逐渐地让更多的癌症患者获益,但是也带来了很大的混乱,尤其在中国,一部分医生对于这些新的疗法认知不足、很肤浅或很片面,将靶向等新型疗法或者简单地当作化疗药物使用,或者当作广谱的化疗药物使用;还有一部分医生出于经济收入或其他目的,无视现有指南规定靶向等疗法需用于化疗无效的晚期患者的要求,而是将靶向药物等作为一线治疗手段,肆意扩大靶向药物的使用范围。这两种情况导致靶向等新型疗法在中国的临床实践中总体上弊大于利,而且由于一味追求靶向药物,使很多患者没有得到最佳的治疗。

癌症治疗用药过多,给患者乱七八糟地吃了很多药,这些药物之间存在相互作用,有些药物的副作用很严重,结果经常既影响了药效,又让患者感到很不适,甚至因为严重的副作用加速了病情的恶化。大量的中药中成药已经成为癌症治疗的标配,更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滥用药物在癌症治疗领域大行其道,在很大程度上来自医生的避险心理。中国医疗实践中的医疗暴力、医闹、执法不公使得医生首先考虑的往往并非病人的最佳利益,而且医生自身的最保险方式,尤其是手术,经常因此而受到拖延或者不予推荐,医生更倾向于药物治疗等不容易受到责难的治疗方式,相当比例的癌症患者没有得到及时和正确的治疗。

癌症诊断上也是严重滥用,尤其是CT等做得过于频繁,还有基因诊断,医院推荐的合作单位水平不合格,结果不可靠,甚至为了迎合上靶向药物而错误地解读结果。

医生往往利用癌症患者的心理,利用患者及家属的求生欲望和焦虑心态,以及信息不对称的状况,诱导患者及家属接受不正确的治疗方法。而且很不负责任,主治医师也就算了,随便来个医生就信口开河,搞得病人和患者六神无主。

何以选择?

岂一个难字可以囊括?

因为是在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中国   癌症   靶向   副作用   家属   焦虑   基因   免疫   疗法   药物   患者   手段   手术   医生   医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