滥用抗生素,可能会产生“超级细菌”,危害免疫系统

我们生活的环境中,有很多看不见的细菌,但是大部分细菌在人体外生活得很好,不会进入人体、侵害人体。但一小部分细菌会进入人体引起感染。喜欢侵入人体的这类细菌适应力强,基因突变能力强,面对抗生素的威胁时,细菌会进行更加积极的基因突变以产生消除抗生素的物质。

如果过分使用抗生素,这些细菌基因突变发生率增高,很可能会导致所谓的“超级细菌”。超级细菌就是那种已经发展到不怕任何抗生素的细菌,依靠自身的免疫系统很难将其灭杀,一旦侵入人体就无所顾忌地肆意伤害我们的身体,重者会导致死亡。过分使用抗生素就相当于把人体当成超级细菌的培养基,如果不停止抗生素滥用的行为,超级细菌会成为人类生存的巨大威胁。

滥用抗生素,可能会产生“超级细菌”,危害免疫系统

超级细菌进入人体,虽然免疫系统不能将其灭杀,但我们的免疫系统并不会袖手旁观,会坚持以发炎的方式对其发起持续的攻击。但免疫系统的这种攻击,对于超级细菌,就像鸡蛋打在石头上,而持久的发炎对人体正常的细胞、组织和器官而言,却是难以承受的,如果没有有效的治疗,人体的器官会发生功能衰竭,最后导致死亡。

读到此处,你可能会觉得免疫细胞太没用了,没有抗生素就不能灭菌。这是对免疫系统的一种误解。反过来看,当那些凶猛的细菌侵入人体时,如果人体特定的免疫细胞数量不足或功能缺陷时,光靠抗生素也是没有办法将其灭除的。自身免疫系统的防御能力是我们战胜疾病的一个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其上的一切都无法存在和发挥作用。完全没有免疫力的人是无法正常生存的。

滥用抗生素,可能会产生“超级细菌”,危害免疫系统

实际上,不少病(如普通感冒)都可以在免疫系统的作用下自愈。只有当免疫系统很难或无法降伏病原微生物的时候(如急性流感),才需要使用抗生素等药物。

关于滥用抗生素的危害,比较明显的还是其对肠道健康的影响。经常有个小病小痛就找药吃的人,其肠道菌群往往存在失衡和数量减少的问题,这会降低肠道的免疫力,引发很多肠道疾病。人的肠道里有许多微生物生活在黏膜壁上,这些微生物的改变也被怀疑与异常的自体免疫有关。

通常用一次抗生素,我们的肠道大概要6 个月的时间来修复。频繁地使用,会对我们的肠道菌群产生严重的影响,尤其是孩子,越小的孩子抗生素对他肠道健康的影响越大。而对于孩子而言,肠道菌群的失调会影响营养素的吸收,影响生长发育,增加孩子患自闭症、抑郁症的风险,降低孩子免疫力,甚至影响到他未来的发展。所以建议大家一定不要乱用抗生素,呵护孩子的肠道健康。

滥用抗生素,可能会产生“超级细菌”,危害免疫系统

从保护肠道菌群的角度来讲,除了少用抗生素以外,我们也建议少吃含有防腐剂的食物,尤其不要让孩子吃。因为山梨酸钾、苯甲酸钠这样的防腐剂,它加在食品当中可以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吃到肚子里也会对人体的肠道菌群产生影响。

除了抗生素,其他药物也不能乱用。老祖宗讲“是药三分毒”,除非利大于弊、除非必要时,都不能乱用药。针对免疫系统而言,对免疫功能影响较大的药物还有皮质类固醇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长期服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免疫力会受到影响,变得脆弱,容易患带状疱疹,俗称“缠腰龙”。这个病多见于免疫力低下者及老年人。此病在老年人身上多发,也是由于其免疫力普遍低下所致。年轻人发生此病,多在其过度劳累时,因为过度劳累时人体免疫力会降低。总之,这个病跟免疫力的关系十分密切。该病很少复发,但免疫力极为低下的患者复发概率较高。

滥用抗生素,可能会产生“超级细菌”,危害免疫系统

知识链接

很多人会把抗生素、消炎药、止痛药混为一谈,其实它们是非常不同的三种药物。

抗生素,以青霉素为代表,有杀菌灭菌的效用,所以细菌引起的感染应该用抗生素。抗生素没有直接消炎的作用,但是能通过杀菌而抑制细菌引起的发炎,所以对其他原因(如病毒)引起的发炎没有效果。

止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可以治疗疼痛,但没有消炎的作用。

消炎药,典型代表是阿司匹林,具有很好的消炎作用,能通过消除炎症而治疗因发炎而引起的疼痛。因此消炎药也常被人们误当成止痛药。


作者:王旭峰 主编 首都保健营养美食学会会长

来源:《免疫的真相》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滥用抗生素,可能会产生“超级细菌”,危害免疫系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抗生素   细菌   类固醇   消炎药   止痛药   可能会   防腐剂   肠道   皮质   免疫力   微生物   免疫   药物   细胞   人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