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双方兵力投入和装备差距

《长津湖》上映也接近志愿军入朝七十一周年,回顾一下抗美援朝战争爆发的前因后果,和志愿军战士所面对的装备差距。

1950年6月27日,时任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声明公开宣布要出兵朝鲜、台湾,并援助在越南的法军,从三个方向对中国形成威胁。面对严重损害我国领土主权、威胁新生政权安全的行径,刚刚站起来的中国人民奋起抗击以保家卫国。

面对美国从朝鲜、中国台湾、越南以“三把刀”插向中国,中共中央从1950年7月便开始研究进行较量的战场。由于当时中国没有可使用的海、空军,没有能力在台海同美军作战,毛泽东同志确定了“三有利”的朝鲜战场一—最有利于发挥我陆军优势、最有利于后勤供应、最有利于得到苏联支援。

朝鲜战争开始时,是其本国的内战,因美国人侵才变成国际战争。毛泽东同志认为美国占领朝鲜,会严重威胁我国工业中心东北,并将控制南满电力,国内反动势力也会乘机响应,恢复经济和进行建设就都很难展开。中国若在这场斗争中表现出忍让退缩,势必会使美国更为嚣张,严重影响到刚刚宣布“站起来了”的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面对严峻形势出于对国家负责的态度,中共中央的领导成员对出兵的利弊充分阐述了自己的意见,毛泽东同志从他非凡的胆略出发,在让到会同志充分摆出不利条件后仍从两分法来看待出兵问题,认为美国也有致命的弱点。美国驻军欧洲、亚洲许多国家,历史上还没有过这样长的战线,其战略重点又在欧洲主要对手是苏联,投入朝鲜的力量有限。同时美国军队进行的是不义之战士气不高。我们有广大人民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持,朝鲜又临近我国便于发挥我军的长处。

1950年10月7日,美国操纵联合国大会通过了“统一”朝鲜的决议;次日毛泽东同志发布命令:“将东北边防军改为中国人民志愿军,迅速向朝鲜境内出动。”毛泽东同志下定出兵决心后,因苏联不履行为中国人朝部队提供空中掩护的承诺,人朝行动曾两度推迟。1950年10月18日,毛泽东同志主持中央会议再度研究出兵问题,当日最后下定决心,会议确定入朝部队于次日出动。

历史雄辩地证明,毛泽东同志决定出兵朝鲜,将革命胆略和科学态度相结合,既体现了国际主义精神,同时也充分显示出爱国主义精神指导下的保卫祖国的气魄。毫不夸张地说,抗美援朝战争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华民族走向历史复兴的重要心理支撑点。这一伟大战略决策的功绩,将永垂于史册。

1950年10月7日,美国操纵联合国大会通过了“统一”朝鲜的决议。次日毛泽东同志发布命令:“将东北边防军改为中国人民志愿军,迅速向朝鲜境内出动。”毛泽东同志下定出兵决心后,因苏联不履行为中国人朝部队提供空中掩护的承诺,入朝行动曾两度推迟。1950年10月18日,毛泽东同志主持中央会议再度研究出兵问题,当日最后下定决心,会议确定入朝部队于次日出动。

抗美援朝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第一场大规模的现代化战争、也堪称中国进行的第一场世界型的现代化战争。面对拥有世界上最强实力、最先进技术的美军队,新中国的军队以绝对劣势的装备奋战强敌、创造了世界现代战争史上以劣胜优的奇迹,显示出高超的战争指导艺术。

在整个战争期间,侵朝美军以轮战方式先后投人了120万兵力,并纠合了另外15个国家的军队,连同南朝鲜军队一同作战。当时,美国有31万架军用飞机,平均4个人装备1辆汽车,榴弹炮为155毫米、105毫米,转人阵地战以后又增加203毫米榴弹炮。

相比而言,中国在朝兵力轮流参战,最高数为135万人。按1952年定编的部队计算,其比例为:曾人朝的步兵部队25个军79个师,占全国陆军的比例为73%;炮兵部队16个师、占全国陆军的比例为67%;坦克兵部队2个师,占全国陆军的比例为55%;铁道兵部队10个师,占全军的比例为100%;航空兵部队12个师,占全军的比例为52%%。但是,志愿军的装备陈旧落后,型号不统一,缺乏标准化。比如,中国军用飞机不足200架,平均500人装备1辆车,榴弹炮为105毫米和122毫米两种。当时中国虽然有苏联援助,然而供给的武器不多,还要按“出厂价五折”记账付款。

当时美军1个团的火力强度,超过中国1个军的强度。从下面的对比表中,可以看出新中国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胜利,是在物质条件相差极为悬殊的条件下取得的。


抗美援朝双方兵力投入和装备差距


抗美援朝双方兵力投入和装备差距

即使以战争后期的双方火力对比而言,按一次弹药投射量计算,美军一个师的火力强度也超过志愿军一个师10倍。在战争期间,美国投人的装备、弹药和金钱都超过中方许多倍,双方是在远远不对等的条件下进行的一场较量。

尽管实力相差如此悬殊,全国人民却同仇敌忾。志愿军发扬几十年战争中养成的极其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白天以隐蔽分散避开敌人的强大火力,晚间则突然攻击,而且一交手就穿插迁回,连续取得两次战的胜利,使敌军从朝鲜北部狼狈南逃。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在回忆录中也感叹,这是“美国历史上路程最长的败退”。

从朝鲜战争中使用的武器和消耗的弹药物资看,战争的激烈程度同以往的战争相比,仅次于世界大战。美国在战争中使用了除原子弹以外的各种新式武器。美国在仅有22万平方公里的朝鲜半岛消耗的弹药,相当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弹药总消耗量的一半,从单位火力密度上看,朝鲜战争创造了多项世界纪录。

新中国为抗美援朝做出了重大牺牲,不过人员损失同敌人相比并不算严重。志愿军牺牲19万7千多人,歼敌70万人。这在“联合国军”火力强度要高十几倍、技术条件又远超中朝军队的情况下,不能不说志愿军有着相当出色的高超的战斗效能。

战争不光是军事力量和经济力量的竞赛,也是人的精神力量、心理素质的竞寨。抗美援朝战争的实践,以及抗美援朝战争开始以来,从这70年来世界上谷次局部战争实践证明,武器装备技术虽然重要,但是作战人员的精神面貌仍然是取得胜利的重要保障。我们当年胜利虽然也靠苏联支援武器装备,更重要的环是我们精神上的优势。

在整个战争期间,侵朝美军因其战争具有非正义性,作战时主要依仗着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妄图靠以大量倾泻钢铁、爆炸物压倒中朝军队。志愿军在朝鲜的前方后方,都处于敌军陆、海、空全方位的立体攻击下。例如,美军在攻击志愿军两个连的防御阵地时,一天之中就发射了炮弹19万发。当时美军共拥有五十多艘航母,常年在朝鲜战场保持三十艘以上,上千架飞机对志愿军狂轰滥炸。面对着这种世界战争史上密度空前的火力网,志愿军指战员们发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牺牲、前赴后继,以勇敢加灵活的战术与敌人顽强拼搏。

靠着上下一心、艰苦奋斗,志愿军指战员克服了难以想象的艰险和困难,并群策群力创造了许多战胜敌人的有效方法。在运动战中,能以连战连胜将敌人赶到三八线以南;在阵地战期间,又能坚守住横贯朝鲜中部的战线,并能以不断的攻势行动逐段打破敌阵地,迫敌以妥协方式结束战争。

抗美援朝战场上,志愿军先后涌现30多万名英雄功臣,被全国人民称为“最可爱的人”。如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等许多英雄人物,成为全国人民的光辉榜样。尽管志愿军在技术、装备和火力上远远不如美军,但在精神上始终压倒敌人弥补了装备上的劣势。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抗美援朝的胜利奠定了我国在国际上的强势地位,也为之后的经济建设创造了安定的国际环境。只要全国人民团结一致,没有什么敌人是不可战胜的!


抗美援朝双方兵力投入和装备差距


抗美援朝双方兵力投入和装备差距


抗美援朝双方兵力投入和装备差距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榴弹炮   苏联   装备   朝鲜   志愿军   弹药   美国   兵力   火力   中国   美军   军队   部队   敌人   差距   同志   战争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